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镬子的意思、镬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镬子的解釋

鍋子。 唐 拾得 《詩》之二:“鑪子邊向火,鑊子裡澡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镬子”是漢語中對“镬”的俗稱,其含義可從曆史、文化及方言角度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镬”指古代烹煮食物的大型鍋具,通常為青銅或鐵制,形制較大且無足(區别于有足的“鼎”)。例如《淮南子》記載“嘗一脔肉,知一镬之味”,即通過一塊肉判斷整鍋食物的味道。現代粵語中仍保留此義,如“大镬”可表示直徑超過80厘米的鍋具。

  2. 曆史演變與引申義

    • 刑具用途:先秦時期,“镬”曾被用作酷刑工具,即将人投入沸水或油中烹煮(即“镬烹之刑”),與“鼎”并稱“鼎镬”,成為殘酷刑罰的代名詞。
    • 方言引申:粵語中“大镬”衍生出俚語含義,既可形容事态嚴重(如“今次大镬喇!”意為“這下麻煩了”),也代指衛星信號接收器(因其形似倒扣的鍋)。
  3. 語言與文化關聯
    “镬”作為古漢語詞彙,反映了古代飲食與刑罰制度的關聯。其粵語留存現象則體現了方言對古漢語的繼承,如“镬氣”一詞至今用于描述中式炒菜的焦香風味,與镬作為炊具的功能直接相關。

發音:镬子(huò zi)。若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相關成語(如“刀鋸鼎镬”),可參考上述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镬子》的意思

《镬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銅質或鐵質制成的深圓形容器,用于烹調食物的廚具。在日常生活中,镬子常用于炖煮肉類、湯類等菜肴。

拆分部首和筆畫

《镬子》的部首是金字旁,拆分成部首+部分,部首為金字旁,筆畫為17畫。

來源

《镬子》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可追溯到中國古代。它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廚》一書中,用于描述一種用來烹調食物的金屬器具。

繁體

《镬子》的繁體字為「鑊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镬子》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字形中,「長」字的旁邊有一個「金」字旁,表示這是由金屬制成的器具。

例句

1. 媽媽用镬子炖了一鍋香噴噴的牛肉湯。

2. 镬子的特殊設計讓食物更加均勻地受熱。

3. 這家餐館用銅镬子烹制的菜肴味道特别好。

組詞

1. 火镬:用于烹調的鐵制器具。

2. 镬體:镬子的形狀和大小。

3. 镬具:用于炖煮食物的器具。

近義詞

鍋、煲、盆

反義詞

蓋、罩、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