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獲旌的意思、獲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獲旌的解釋

古代舉行射禮時唱獲者所持的旌旗。《周禮·春官·司常》:“凡射共獲旌。歲時共更旌。” 鄭玄 注:“獲旌,獲者所持旌。”參見“ 獲者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獲旌”是古代射禮中使用的專用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古代舉行射禮時,由負責報靶的「獲者」手持的旌旗()。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揮動旗幟來示意射箭是否命中目标,相當于古代射箭比賽的信號旗。

二、文獻出處

最早記載見于《周禮·春官·司常》:「凡射共獲旌,歲時共更旌。」東漢鄭玄注:「獲旌,獲者所持旌。」()

三、儀式功能

  1. 報靶标識:射中靶心時,獲者揮動獲旌高呼「獲」,未中則不舉旌。
  2. 等級象征:不同規格的射禮使用不同形制的旌旗,《儀禮》記載天子用「熊旌」,諸侯用「麋旌」。

四、字義分解

五、相關角色

「獲者」是射禮中專司觀察箭靶的執事人員,需通曉《射義》并持旌守候于「乏」(擋箭屏風)後,其職責類似現代射擊比賽的記分員()。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獲旌》一詞的意思

《獲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獲得勳章或獎旗。指獲得榮譽和獎勵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獲旌》的部首是「⺋」(方)和「旐」(左下),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及繁體寫法

《獲旌》的來源較為簡單,「獲」為動詞,意為「得到」,「旌」則為名詞,表示「旗幟、幡」。合在一起,表示「獲得獎旗或勳章」的含義。

繁體字中,「獲」和「旌」的寫法并沒有變化,仍然是「獲」和「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獲旌》用法并不常見,也沒有特定的古代漢字寫法。因為「獲旌」的意義以及組合比較簡單,所以多數時候使用現代标準字體即可。

例句

他因為在國際數學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了金牌和特别獎旗。

組詞

1. 獲獎:表示得到獎勵或獲得榮耀。

2. 勳旗:表示勳章或獎勵所配的旗幟。

3. 武旌:勳章用于軍事領域的特殊形式。

近義詞

1. 得獎:與「獲旌」意思相同,表示獲得獎勵或獲得榮耀。

2. 赢得榮譽:表示取得了光榮的成就或榮譽。

反義詞

1. 輸:與「獲旌」相反,表示在比賽或競争中失利。

2. 落選:與「獲旌」意思相反,表示未能被選中或入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