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所謂五方天帝之一的 赤帝 ,掌南方,司火,司夏。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賦》:“粵若熒惑, 火帝 之精。” 宋 朱弁 《予以氣海不能熟生暖冷用火攻之策灼艾二百壯吟呻得詩二十韻》:“ 火帝 恩光異,炎官績用奇。” 明 唐順之 《午日庭宴》詩:“南薰應律轉朱旗, 火帝 乘離錦席披。”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六府非六天名說》:“南方 赤帝 赤熛怒 ,火帝也。”
(2).相傳遠古時代五帝之一的 炎帝 。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雲師 火帝 ,非無戰陣之風; 堯 誓 湯 征,鹹用幹戈之道。” 吳兆宜 注引《三皇本紀》:“ 炎帝 神農氏 以火德王,故曰 炎帝 ,以火名官。” 南朝 梁 周興嗣 《千字文》:“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火帝”一詞在曆史文獻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身份與職責
火帝是古代五方天帝之一,代表南方,掌管火元素與夏季,象征炎熱與光明。這一概念與五行學說中的“火”屬性對應,常出現在天文、曆法相關的文獻中。
文化關聯
在《周天大象賦》等典籍中,火帝與星象(如熒惑星)相關聯,體現古人對自然現象的崇拜。
曆史貢獻
炎帝被尊為“火帝”,因其開創了農耕文明,發明耒耜等農具,并教導民衆種植五谷,推動人類從遊獵轉向定居農業。此外,他嘗百草以發展醫藥,奠定了中醫藥基礎。
名稱由來
據《漢典》等記載,神農氏曾用“火”為百官命名,故被稱為火帝,凸顯火在文明進程中的核心地位。
“火帝”既可指代神話體系中司掌南方的赤帝,也可特指人文始祖炎帝。兩種解釋分别體現了古人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對文明開創者的尊崇,常見于《千字文》等經典文獻的注解中。
火帝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火和帝,總筆畫為9畫。
火帝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火神,表達了對火神的尊稱和敬仰之意。在古代社會中,人們會向火神祈求祥瑞和保佑,因此火帝成為了一個特指火神的稱呼。
在繁體字中,火帝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但火帝這個詞的基本形狀和筆畫并沒有發生變化。古代的寫法可能更加簡潔,但整體上與現代字形相似。
一些關于火帝的例句:
1. 人們向火帝祈願,希望獲得火的力量。
2. 在古代祭祀儀式中,火帝的神像被擺放在最高位置。
組詞:神火、火神、火力、火焰、火熱
近義詞:火神、火祭、火祭典禮
反義詞:水神、水帝、水力、水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