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渾身的意思、渾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渾身的解釋

[all over;from head to foot] 全身

吓得渾身發抖

詳細解釋

全身。 唐 杜荀鶴 《蠶婦》詩:“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着苧麻。” 元 杜仁傑 《耍孩兒·莊6*家不識構闌》套曲:“渾身上下,則穿領花布直裰。”《西遊記》第七五回:“那老魔聞此言,渾身是汗。” 巴金 《秋》三:“她覺得渾身非常輕快。”

方言。猶替身。渾,用同“ 混 ”。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道是赴選何曾入貢闈,此身不拟着荷衣。三場盡是渾身代,一個全然放屁龜。”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渾身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渾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解釋

拼音:hún shēn
釋義:指“全身”,表示從頭到腳的整個身體部分。例如:“吓得渾身發抖”“渾身是汗”。


二、詳細釋義與用法

  1. 本義
    強調身體的全部,常見于描述生理或情緒狀态。

    • 例句:
      • 《西遊記》第七五回:“那老魔聞此言,渾身是汗。”
      • 巴金《秋》:“她覺得渾身非常輕快。”
  2. 文學與曆史用例

    • 唐代杜荀鶴《蠶婦》詩:“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着苎麻。”
    • 元代杜仁傑作品中提到“渾身上下,則穿領花布直裰”,體現古代口語化表達。
  3. 方言特殊含義
    在部分方言中,“渾身”可作“替身”解,如元本高明《琵琶記》中“三場盡是渾身代”。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語境理解。


三、近義詞與結構


四、總結

“渾身”以“全身”為核心含義,兼具文學表達和方言特殊性。使用時需注意語境,日常交流中多用于描述整體身體狀态或誇張修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渾身

渾身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表達一個人或動物的整個身體,表示全身的意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側的“氵”(三點水)是水的意思,右側的“軍”則表示軍隊、集合、衆多。

渾身的拆分部首是氵和軍,其中氵是水的象形字,軍是形聲字,字形中的左側部分表達其意義,右側的部分則指示其讀音。

渾身這個詞在《說文解字》中沒有單獨的說明,屬于後來擴展形成的詞語。從字面上看,渾身表示全身、整體的意思。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渾身也有一些古時候的寫法。在《康熙字典》中,渾身的寫法是“渾身”,其中的“渾”表示水的湧動,與現代使用的“渾”字意思類似。

以下是一些關于渾身的例句:

1. 他被冷水澆了一身,整個人都冷得發抖。

2. 這隻狗在下雨後,渾身濕透,看起來非常凄涼。

3. 經過長時間的鍛煉,他的渾身散發着健康和力量。

渾身的組詞有:渾身是膽、渾身解數、渾身解數、渾身法寶等。

與渾身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全身、整體、周身等。

與渾身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一部分、局部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