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冒的意思、昏冒的詳細解釋
昏冒的解釋
昏迷不醒。《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三化湯》:“三化氣實風中府,昏冒閉滿小承羌。”注:“昏冒,謂神昏不知人也。”《醫宗金鑒·運氣要訣·運氣為病歌》“諸痛癢瘡屬心火”注:“心藏神,熱乘於心,則神不明,故昏冒不省人事也。”
詞語分解
- 昏的解釋 昏 ū 天剛黑的時候:黃昏。昏曉(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媙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視問安)。 暗而無光:昏暗。昏黑。 惑亂:昏愦。昏聩。昏庸。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覺:發
- 冒的解釋 冒 à 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煙(.煙往上升;.發怒)。冒汗。冒尖。 不顧(惡劣的環境或危險等),頂着:冒雨。冒險。冒死。 不加小心,魯莽,沖撞:冒失。冒昧。冒進(不顧具體條件,急躁進行)。 用假的充當真
網絡擴展解釋
“昏冒”是一個中醫術語,主要含義為昏迷不醒、神志不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拼音:hūn mào
- 核心含義:指人因疾病或外邪侵襲導緻意識喪失、無法感知外界的狀态,常見于中醫典籍中對危重病情的描述。
2. 中醫引證
- 《醫宗金鑒》記載:
- 如“三化氣實風中府,昏冒閉滿小承羌”,注解稱“昏冒”即“神昏不知人”,指中風等疾病引發的昏迷。
- 另提到“熱乘于心,則神不明,故昏冒不省人事”,強調心火過盛導緻神志不清。
3. 醫學應用
- 病症關聯:
- 常見于“昏睡病”“傷寒熱病”等,若因内傷(如髒器衰竭)導緻昏冒,病情危重;外感熱病(如高熱)也可能引發。
- 治療參考:中醫可能使用藿香正氣滴丸(祛濕化濁)或安宮牛黃丸(清熱開竅)等藥物。
4. 現代理解
現代醫學中,“昏冒”可對應昏迷或意識障礙,需結合具體病因(如腦卒中、感染、代謝紊亂等)進行診治。
如需進一步了解中醫典籍原文或藥物用法,可參考《醫宗金鑒》或專業醫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昏冒的意思
昏冒是一個動詞,表示因頭腦不清醒或思維混亂而偏離常态。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行為或思維上的迷糊、迷惘或糊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昏冒的拆分部首是日和冃,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昏冒的來源:昏指頭腦不清醒,冒指思維混亂。組合在一起表示思維混亂或頭腦不清醒。
繁體字是「昏冒」。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代的《說文解字》中将昏冒作為兩個單獨的字進行解釋,昏字的本義為夜晚的黑暗,後來引申為頭腦不清醒的意思;冒字的本義為熱氣騰騰,後來引申為思維混亂。
例句
1. 他在昏冒的狀态下仍然堅持工作。
2. 她因睡眠不足而昏冒,無法集中精力。
組詞
昏冒可以組成的詞彙有:
1. 昏冒無知
2. 頭昏冒眩
3. 昏冒症候群
近義詞
昏冒的近義詞有:糊塗、迷糊、困惑。
反義詞
昏冒的反義詞:清醒、明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