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昏冠的意思、昏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昏冠的解釋

亦作“昬冠”。婚禮和冠禮。《周禮·地官·黨正》:“凡其黨之祭祀、喪紀、昬冠、飲酒,教其禮事,掌其戒禁。”《南史·徐勉傳》:“朝儀國典,昏冠吉兇, 勉 皆預圖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昏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詞義

“昏冠”指婚禮和冠禮的結合稱謂,其中:

二、文獻依據

  1. 《周禮·地官·黨正》記載:“凡其黨之祭祀、喪紀、昬冠、飲酒,教其禮事”,表明“昏冠”是古代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南史·徐勉傳》提到“朝儀國典,昏冠吉兇”,說明該詞在南北朝時期仍用于描述禮儀制度。

三、字義分解

四、其他說明

該詞屬于古代禮制術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研究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禮儀流程,可參考《周禮》《儀禮》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昏冠》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昏冠》指的是古代帝王由于愚昧無能而戴上的帝冠,意味着國家政治混亂、社會不穩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昏冠》的拆分部首是“日”和“冠”,

其中“日”部表示和太陽有關,常用于表示時間、光明等意義,

而“冠”部表示頭上帶的帽子,常用于表示權位、尊貴等概念。

因此,《昏冠》的組成部分分别是:日(4畫) + 冠(9畫)。

來源

《昏冠》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公羊傳》中、後被漢朝史書《公羊春秋》所引用。該書是中國春秋時期史學家公羊高的著作,記載了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的曆史諸多事迹。

繁體

《昏冠》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昏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昏冠》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以現代字形為基礎。古代漢字寫法的變化多是在字形的細節上,如筆畫的書寫順序、結構的簡繁等方面有所差别。

例句

這位皇帝魯莽無知,戴着《昏冠》,國家陷入了混亂的境地。

組詞

- 昏庸:指統治者無能愚昧,對國家政務不負責任。

- 睿智:指明智聰明,有着卓越智慧的才能。

近義詞

- 昏庸

- 愚昧

反義詞

- 英明

- 聰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