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魂飛魄散的意思、魂飛魄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魂飛魄散的解釋

[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魂魄都飛散了。比喻驚恐萬狀,吓得六神無主

吓得龐統魂飛魄散。——《三國演義》

詳細解釋

(1).形容驚恐萬狀。《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發迹》:“滿船人都吓得魂飛魄散,那個再敢挺敵。一個個跪倒船艙,連聲饒命。”《老殘遊記》第八回:“這幾個人早已吓得魂飛魄散了。” 向春 《煤城怒火》第六章:“ 白潤 在省城得了他遠房堂叔給他的報喪信,吓得魂飛魄散,病了一場,差點跟 白吉 一塊去閻王殿上報到。”

(2).形容受外界刺激、誘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元 高文秀 《啄木兒》套曲:“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飛魄散,使我戰兢兢,覓盡天涯不見形。”《金6*6*梅詞話》第二回:“口兒常噴出異香蘭麝,櫻桃初笑臉生花,人見了魂飛魄散,賣弄殺偏俏的寃家。” 陳建功 《丹鳳眼》:“要是在 北京 城裡,準能把姑娘們迷得魂飛魄散呢!”

(3).形容人臨死時神志昏迷、人事不省。《西遊記》第四一回:“可憐氣塞胸膛喉舌冷,魂飛魄散喪殘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魂飛魄散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魂飛魄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ún fēi pò sàn,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因極度驚恐而失去神智,甚至達到瀕臨崩潰或死亡的境地。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2.出處與演變

3.用法與語境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左傳》《紅樓夢》等古籍或現代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魂飛魄散

《魂飛魄散》是一個成語,形容人的精神完全崩潰、失魂落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魂飛魄散》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鬼」、「飛」、「散」,總共需要13畫。

來源

《魂飛魄散》來源于《莊子·外物》這篇文章,原文為:“觸目驚心,魂飛魄散”。後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成語,形容人在遭受極大驚吓或憂慮時精神徹底崩潰的狀态。

繁體

《魂飛魄散》是其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鬼」的寫法是「另」,而「飛」的寫法是「飛」。所以古時候「魂飛魄散」成語的寫法是「鬼另飛散」。

例句

他聽到噩耗後,整個人的神情變得驚恐萬分,“魂飛魄散”。

組詞

魂魄、飛魂、魂飛、飛散、散魂等。

近義詞

心力交瘁、神魂颠倒、失魂落魄。

反義詞

執迷不悟、一片神清氣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