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t rashly] 〈方〉∶乱干;胡来
要听人劝,不要胡抡
胡抡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其核心含义指毫无章法地胡乱挥动、击打或操作,常带有贬义色彩。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来源参考:
胡乱挥动/击打
指不加控制地挥舞手臂或物体,多用于描述打架、争吵时的粗鲁动作。
例:他急了就胡抡拳头,根本不管会不会伤到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41页。
查看来源(注:此为商务印书馆官方链接,需购买或订阅后访问)
无章法地操作
引申指做事缺乏条理、随意应付,含批评意味。
例:修电器要懂原理,不能瞎胡抡。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第12卷,第308页。
查看来源(汉语大词典官网,需会员权限)
构词解析:
“胡”表随意、胡乱(如“胡闹”“胡来”),“抡”指用力挥动(如“抡锤”“抡刀”),组合后强调动作的盲目性。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420页(“抡”字条)。
地域使用:
该词在京津冀、东北方言中高频出现,常见于口语。
来源: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56页。
“两人吵急了,直接胡抡起板凳。”(描述非理性打斗)
“方案没规划就胡抡,结果全是漏洞。”(指工作草率)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指出,“胡X”类词(如胡扯、胡闹)多含负面评价,反映动作的失控性(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78页)。
《北京话词典》(董树人编,商务印书馆,2013年)收录“胡抡”为典型京味口语,释义为“胡乱挥打”(第201页)。
“胡抡”是具地域特色的动态动词,核心义为“无章法地挥动或操作”,既描述具体动作(如打架),亦引申批评草率行为。其使用依赖语境,需结合方言背景理解。
“胡抡”是一个方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若需更详细的方言用例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权威方言词典或语料库。
摆当柏子塔变故易常尝鲜超远称比斥除驰范畴垄床头畜藏逴荦弹筋估两盗抾颠来播去杜曲飞札丰庸奉赠黂緼奋効感性运动高效耕钓故侯瓜寒泉冈哗噪火环解铃还是系铃人结引惊愕失色景钟卷荷巨孽开达胯下蒲伏刳刀冷锻离毕烈所裂纸密宴屏舍千真万确乔妆打扮齐规人龙冗官省括宿心台室探目外洋晚禾挽鹿车违患相俦斜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