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戶課的意思、戶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戶課的解釋

即戶稅。《晉書·武帝紀》:“﹝ 太康 五年﹞ 任城 、 梁國 、 中山 雨雹、傷秋稼。減天下戶課三分之一。”參見“ 戶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戶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主要指向古代按戶籍征收的賦稅或稅款。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核心釋義與稅收性質

戶課指古代政府以“戶”(戶籍單位)為基礎征收的賦稅或雜稅。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制度實踐

唐代推行“兩稅法”後,戶課成為重要稅種。政府依據戶籍等級(如資産多寡)将民戶分為不同等次(如“上戶”“下戶”),按戶等征收錢糧或實物。例如:

《唐六典·戶部》載:“凡賦役之制……戶稅以錢,地稅以粟。”

此制延續至明清,如明代“戶帖”制度下按戶征收銀差、力差等。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唐六典》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現代關聯與語義演變

隨着近代稅制改革,戶課作為獨立稅種已消亡,但“戶”作為征稅單位的概念仍存于房産稅、個人所得稅等現代稅制中。需注意:


戶課本質是古代按戶籍征收的賦稅,反映傳統社會“戶—稅”綁定的財政邏輯,其制度實踐對理解中國賦役史具有典型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戶課”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1.基本定義

戶課即戶稅,指古代按戶籍征收的賦稅。該詞由“戶”(戶籍單位)和“課”(賦稅)組合而成,強調以家庭為單位的稅收形式。

2.曆史背景與出處

根據《晉書·武帝紀》記載,西晉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因自然災害導緻農作物受損,朝廷曾下令“減天下戶課三分之一”。這表明戶稅制度在魏晉時期已存在,且稅收額度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3.征收特點

4.相關延伸

戶稅制度在中國古代長期存在,不同朝代名稱和征收方式或有差異。例如唐代的“戶稅”按資産分等級征收,與“租庸調”并行,成為國家財政重要來源之一。

5.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中,“戶課”一詞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領域。其核心含義仍指向古代戶籍相關的賦稅制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戶稅的具體演變或不同朝代案例,可參考《晉書》《舊唐書》等史籍。

别人正在浏覽...

艾納愛棠白話戲碑壠避躲菜肴柴立長镵鈔肚皮螭坳船檝蔥曚啖咋定更獨萿讀破房卧肺府浮環高勝勾三搭四黃浦嘩拳疾鬭季父稽覽靜處筋絲雞人僦屋句偈軍令空谷足音兩頭三緒立異隸圉摹拓尼庵帕服旁鄉搶墒前古未聞切辭汽劃子七留七林青梧輕虛欽企乳茶瑟瑟幕神冊市德食味石蟹唐殷鐵牛涕欷柝汲香象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