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繃席的意思、繃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繃席的解釋

亦作“繃褯”。嬰兒的包被。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中:“上始覽錦衾,與嬪禦大笑曰:‘此不足以為嬰兒綳蓆,曷能為我被耶?’” 宋 趙叔向 《肯綮錄·俚俗字義》:“小兒衣曰繃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繃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根據不同來源存在兩種解釋,但需結合權威性較高的資料進行辨析:

一、主流解釋:嬰兒的包被(襁褓)

讀音:bēng xí
含義:指嬰兒的包裹布或被褥,相當于現代所說的“襁褓”。
依據:

  1. 多個權威及中等權威來源(、3、4、6、7、8、9)均提到,“繃席”亦作“繃褯”,并引用唐代蘇鹗《杜陽雜編》和宋代趙叔向《肯綮錄》中的記載,明确指向嬰兒包被的用途。
  2. 例如唐代文獻中記載:“此不足以為嬰兒繃席”,可見其曆史用法。

二、其他解釋辨析

  1. 成語“堅守原則”之說():
    有來源稱其為成語,形容堅持原則不屈服,但此解釋未見于其他權威文獻,可能是誤解或混淆。
  2. 傳統手工藝品():
    極低權威性資料提到“繃席”為竹編用品,但無文獻佐證,可能将“席”與“繃席”混為一談。

三、總結

綜合來看,“繃席”最可信的含義是古代對嬰兒包被的稱呼,其他解釋缺乏足夠依據。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杜陽雜編》《肯綮錄》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繃席一詞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繃席(bēng xí)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是由“繃”和“席”兩個字組成的。其中,“繃”的拆分部首是纟,它有6畫;“席”的拆分部首是巾,它有7畫。繃席可以指一種細長的座席,一般是用竹子或者椰子葉編織而成的。這種座席通常有一定的彈性,使人坐在上面更加舒適。 繃席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就是指用繃子織成的席子。繃子是兩個固定點之間的線段,用來保持網格或其中的物品的形狀和穩定。在編織繃席的過程中,用繃子貫穿竹子或椰子葉,使之繃緊,從而形成一個均勻而有彈性的座席。 在繁體字中,繃席的寫法是「繃席」,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繃席,由于書寫方式的演變,可能存在一些細微差異。然而,在整體結構和意思上,與現代漢字的繃席并無太大區别。 舉個例句來說明繃席的用法:“他家裡的客廳裡放了一張繃席,用來接待客人。” 與繃席相關的組詞有:竹繃席、椰葉繃席、繃席子等。 繃席的近義詞可以是:編席、涼席、竹席等。 而繃席的反義詞則可以是:軟席、墊子、床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