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麾下的意思、麾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麾下的解釋

[Subordinates]即部下

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八百餘人。——《史記·項羽本紀》

急呼麾下驅出斬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Your Excellency;those under one's command] 敬辭,稱将帥

願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三國志·吳志·張紘傳》

詳細解釋

1.謂将旗之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獨二人及從奴十數騎馳入 吳 軍,至 吳 将麾下,所殺傷數十人。不得前,復馳還。” 唐 柳宗元 《貞符》詩序:“徒奮袒呼,犒迎義旅,讙動六合,至于麾下。”

2.即部下。《史記·秦本紀》:“ 繆公 與麾下馳追之,不能得 晉君 。”《後漢書·滕撫傳》:“ 撫 所得賞賜,盡分於麾下。”《新唐書·逆臣傳下·黃巢》:“ 威 ( 宋威 )因奏大渠死,擅縱麾下兵還 青州 。” 徐遲 《火中的鳳凰》:“他很擔心這一部偉大的戲曲總集已經給 齊督軍 麾下兵士持作柴炊。”

3.喻指在有權勢者的手下。《紅樓夢》第五三回:“男人隻有 賈芹 、 賈芸 、 賈菖 、 賈菱 四個--現在 鳳姐 麾下辦事的來了。”

4.對将帥的敬稱。《三國志·吳志·張紘傳》:“願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麾下”是漢語中具有曆史積澱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麾”本義指古代軍隊中指揮作戰的旌旗,《漢語大詞典》記載“麾”為指揮旗的代稱。“麾下”原指将帥旌旗所及之處,後引申為将帥的直屬部隊或部下。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的語境中,“麾下”即指主将直接統率的士兵。

二、曆史詞義演變

據《中國軍事文化辭典》考證,漢代以後該詞産生敬稱功能,既可用于指代軍隊(如“率麾下渡河”),也可作為對将帥或上級的尊稱(如“願效命于将軍麾下”)。明清時期詞義進一步擴展,出現“拜于某公麾下”等文人幕僚關系的表述。

三、現代語境應用

現代漢語中保留雙重用法:在軍事文獻中特指“指揮官直屬部隊”,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定義為“建制單位内直屬主管指揮的部隊”;在社交場合則演變為敬語,常見于書信結尾的“麾下”作為對收信人的尊稱。

此釋義綜合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麾下”是一個漢語書面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指将帥的部下
    源自古代軍事指揮系統,“麾”本義為軍旗()。将領通過揮動旗幟指揮作戰,受其指揮的士兵即稱為“麾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麾下壯士騎從八百餘人”。

  2. 對将帥的敬稱
    作為尊稱時,直接用于稱呼将領本人,例如《三國志·吳志·張紘傳》中“願麾下重天授之姿”。

二、詞源演變
“麾”字由“麻”(形旁,表旗幟材質)和“軍”(聲旁,表軍事)構成,本義為指揮軍隊的旗幟()。因旗幟象征指揮權,“麾下”逐漸引申為受将領指揮的部隊,後擴展為對将領的尊稱。

三、用法示例

四、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曆史、文學語境,或比喻性表達,如“某公司麾下團隊”。需注意其書面語屬性,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相關釋義綜合自《史記》《三國志》等典籍及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争豔搬挑辯護士操絃長名榜雛鴿垂憫打譜地傅逗引二重性方頭不律坊隅費役分茅列土剛德戈橹閣皁廣成子國太好看好遊黃離狐冰腱弓徼能镌治夔襄昆炎類推裡腳手論敵蓦駁牛黃狗寶女樂譬之窮對付啟佐人德喪祭三荊山基山字肩奢薄身非木石蝨瘕收方熟慣司爐私有主俗情讨勝涕滂凸顯烏爹泥下筆夏侯妓衣纖腰寫思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