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授(官職)。《周書·泉企傳》:“朝廷又以其父臨危抗節,乃令襲爵 上洛郡公 ,舊封聽回授一子。”《北史·隋紀下·炀帝》:“自今已後,諸授勳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職事。” 宋 洪邁 《容齋四筆·京丞相轉官》:“十二月敕局賞,當得兩官,以一回授,一轉光祿。”
亦作“廻授”。古代官員把所得的封贈呈請改授他人。《隋書·達奚長儒傳》:“餘勳廻授一子。” 唐 白居易 《為崔相陳情表》:“自去年已來,累有慶澤,凡在朝列,再蒙追榮,或有陳乞,皆許迴授。”《舊唐書·李大亮傳》:“ 大亮 言於 太宗 曰:‘臣有今日之榮, 張弼 力也。所有官爵請迴授。’ 太宗 遂遷 弼 為中郎将。”
“回授”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職制度或技術術語的細節,可參考《周書》《隋書》等文獻或專業工程資料。
回授是指向對方反饋信息或意見的行為,也可以表示對某些行為或結果進行評估和批評的反饋。
拆分部首和筆畫:回授的拆分部首是囗(口),其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回授一詞的來源于中文,是由“回”和“授”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回”表示返回、反饋的意思,“授”表示給予、傳遞的意思。結合在一起就是指給予對方反饋和意見的行為。
繁體:回授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回授」。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寫法,回授兩個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寫法分别是「迴授」。
例句:
1.老師經常會回授學生的提問,以便更好地幫助他們。
2.領導要時常給員工回授,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改進工作。
組詞:
回授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不同的詞組,如:
1.回饋:表示回報或反饋的意思。
2.回應:表示對他人的回答或反應。
3.回顧:表示回憶過去或回望的行為。
近義詞:
1.反饋:指對某種行動、信息或意見作出回應或評估。
2.回答:表示對問題或詢問作出反應或回應。
反義詞:
1.傳送:表示将信息或物品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2.接受:表示接收或收下來自他人的信息、意見或禮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