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日神 羲和 駕車前進,不得過,為之回車。形容極高。 唐 李白 《蜀道難》詩:“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宋 梅堯臣 《賦秋鳴送劉衡州》詩:“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歧。”
(2).來日。《續資治通鑒·宋甯宗慶元三年》:“若回日復相,必亂天下。”
亦作“廻日”。1.卻日回行。語出《淮南子·覽冥訓》:“ 魯陽公 與 韓 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四:“愧無 魯陽 德,迴日向三舍。” 晉 張協 《七命》之一:“衝飇發而迴日,飛礫起而灑天。” 南朝 梁 江淹 《蕭拜太尉揚州牧表》:“徒懷 漢 臣伏闕之誠,競無 魯 人迴日之感。”
(2).歸來之日。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繞房三兩樹,迴日葉應紅。” 前蜀 韋莊 《寄薛先輩》詩:“懸知迴日綵衣榮,仙籍高标第一名。”
(3).他日,來日。《太平廣記》卷三三四引 唐 戴孚 《廣異記·王乙》:“君若有情,廻日過訪,以慰幽魂耳。”
(4).谏止皇帝改變心意。日,喻皇帝。 唐 柳宗元 《為文武百官請複尊號表》之三:“臣等竭其精誠,發於交感,無以迴日。”
“回日”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形容極高
源自神話中日神羲和駕車被高山阻擋而折返的典故,常用于描寫險峻地勢。例如李白《蜀道難》中“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以誇張手法表現蜀道高聳入雲。
時間指向
不同文獻對“回日”的歸類存在差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釋以獲取更精準的解讀。
《回日》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和⺆,共有12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
在繁體中,回日的寫法是「回曰」,保留了原始漢字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常常通過改變結構和部首的方式來表達不同的含義。
1. 放下心中的困惑,可以找到自己心靈的回日。
2. 你要不要早點回日,别一直待在公司裡。
1. 回歸:回到原來的位置、狀态。
2. 回顧:回頭看、回憶過去的事情。
3. 回報:報答、回應對方的付出。
4. 回答:對問題進行回複、回答。
5. 回饋:回報、回報給他人。
1. 歸還:歸還失物、返還給原主。
2. 返回:回到原來的地方或狀态。
3. 還原:恢複原狀、返回原本的狀态。
1. 離日:離開、分離。
2. 遠離:遠離、脫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