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會府的意思、會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會府的解釋

(1).鬥魁的别稱。指北鬥七星中第一星至第四星。《新唐書·天文志一》:“鬥魁謂之會府,陽精之所復也。”

(2).尚書省之别稱。《舊唐書·代宗紀》:“至于領録天下之綱,綜覈萬事之要,邦國善否,出納之由,莫不處正於會府也。” 唐 白居易 《除趙昌檢校吏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制》:“夫望優四皓,然後能調護春闈;才冠六卿,然後能紀綱會府。” 宋 曾鞏 《相制三》:“朕飭正三省,綱理萬事,號令所出,本諸西臺,閲審駁論,屬之黃闥,推而達之,則在會府。”

(3).節度使之别稱。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四登會府地,三掌 華陽 兵。” 仇兆鳌 注:“ 唐 時巡屬諸州,以節度使為大府,亦謂之會府。”

(4).猶都會。 宋 文天祥 《建康》詩:“ 金陵 古會府,南渡舊陪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會府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主要有兩重含義:

一、指尚書省等中央官署機構 此義項源于唐代官制,會府原指尚書省作為國家政務總彙之所。《漢語大詞典》記載,會府是「尚書省之别稱」,例如《舊唐書·代宗紀》載「卿望重樞衡,材殷會府」,即用此義。宋代徐铉在《送劉山陽》中亦用「會府資賢才」形容中樞機構的人才選拔。

二、指人物荟萃的都會 《辭海》釋義會府為「四方人物荟萃之地」,唐代柳宗元《嶺南節度飨軍堂記》中「内之幅員萬裡,以會府為重」即描述廣州作為南方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明代王志堅《表異錄·都會》更将「四方所聚曰會府」列為條目,突顯其指代大都會的用法。

注:引用來源為《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版)、《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版)等權威辭書,因平台限制未附鍊接,内容可核查紙質或官方電子版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會府”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含義:

1.鬥魁的别稱(天文術語)

指北鬥七星中第一至第四顆星(即天樞、天璇、天玑、天權),合稱“鬥魁”。此說法源于《新唐書·天文志》記載:“鬥魁謂之會府,陽精之所復也。”

2.尚書省的别稱(官署名)

唐代将尚書省稱為“會府”,因其為中央行政核心機構,掌管國家政務。如《舊唐書·代宗紀》提到:“莫不處正於會府也。”白居易亦有詩句“才冠六卿,然後能紀綱會府”佐證此義。

3.節度使的别稱(官職名)

唐代節度使作為地方軍政長官,其府署亦被稱作“會府”。杜甫在《八哀詩》中寫道:“四登會府地,三掌華陽兵”,仇兆鳌注解說:“唐時巡屬諸州,以節度使為大府,亦謂之會府。”

4.泛指重要都會(地理概念)

廣義上可指代繁華的都市或政治經濟中心,但此用法文獻記載較少,多見于引申義。


總結建議
若需深入探究,可參考《新唐書》《舊唐書》等史書原文,或查閱仇兆鳌對杜甫詩的注解,以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翠報應不爽便美丙魏伯者不變不革當場出丑澹漾得極電氣燈滴滴疊王戹會餌食風波海貢士衮斂暵暵宏通花辰黃花女會向降免降尊積仁軍財課演攬撷眇綿明喆篷寮輕靓窮思極想戚戚嗟嗟虬螭求愆憩宴去斥杓棒神和神景神水飾情矯行試邑太平洋啕嘑鳀冠土話萬口一談位于問革溫谷享壽鄉正纖骊仙遊潭嘯聚夏娃暇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