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塵般散滅。 晉 陸雲 《盛德頌》:“三 秦 席卷, 項籍 灰分。”
生物學名詞。借指生物體裡面的無機成分。如鉀、鈉、鈣、鎂、鐵等,經燃燒後殘留為灰。
灰分指物質在高溫灼燒或烘幹後殘留的無機成分,通常以固體形式存在,其組成和含量在不同領域中具有重要分析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灰分是物質中的無機成分經高溫(如600℃)處理後,有機成分揮發或分解後的殘留物。這一過程稱為灰化,殘留物主要包含無機鹽(如硫酸鹽、磷酸鹽)和氧化物。
灰分根據溶解性可分為三類:
灰分中主要含Ca、Mg、K、Na、Si、P、S、Fe、Al等元素,以及微量碘等60餘種礦物元素。例如,植物灰分可反映其吸收的土壤礦質成分。
灰分含量以質量百分比表示,公式為:
$$
text{灰分} = frac{text{灼燒後殘留物質量}}{text{原物質質量}} times 100%
$$
例如,100千克煤燃燒後剩25千克灰,則灰分為25%。
擴展提示:泥炭灰分含矽量高,外在灰分(如風、水帶入)占比大。
灰分是指物質中不參與燃燒的部分,是煤炭分析中的一個重要參數。具體來說,灰分是指在煤炭完全燃燒後殘餘下的無機物質的質量百分比。
灰分的拆分部首是火字旁,由"火"和"分"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火"部的拆分部首是灬,"分"部的拆分部首是勹。
灰分的總筆畫數為11畫。其中,"火"部的筆畫數為4畫,"分"部的筆畫數為7畫(其中"勹"為右邊的一筆)。
灰分一詞來源于煤炭的分析術語,用于描述煤炭中不參與燃燒的無機成分百分比。
《灰分》的繁體字為「灰份」。
在古代,灰分的寫法并無太大差異,仍保持「灰分」的形式。
煤炭燃燒過程中,灰分的含量對爐膛壽命、燃燒效率等具有重要影響。
灰分含量、灰分析、灰分測定。
礦物質含量、灰渣。
揮發分、可燃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