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塵般散滅。 晉 陸雲 《盛德頌》:“三 秦 席卷, 項籍 灰分。”
生物學名詞。借指生物體裡面的無機成分。如鉀、鈉、鈣、鎂、鐵等,經燃燒後殘留為灰。
灰分是物質經過高溫灼燒後殘留的無機成分總稱,主要包含金屬氧化物、鹽類等不可燃物質。該概念源于傳統灰化實驗方法,現代漢語中常用于化學分析、食品檢測及農業科研領域。
在應用層面,《食品質量安全國家标準》(GB 5009.4-2016)将灰分定義為食品經550℃±25℃灼燒至恒重後的殘留物,是評估食品加工精度的重要指标。《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指出植物樣本灰分含量可反映礦物質吸收狀況,其檢測數據對指導施肥具有參考價值。
分析化學領域通常采用馬弗爐幹灰化法測定灰分,該方法被《分析化學手冊》列為經典檢測流程,要求精确控制灼燒溫度和時間以保障結果準确性。不同物質灰分含量差異顯著,例如小麥粉國标規定特級粉灰分≤0.75%,而全麥粉可達1.5%-2.2%。
灰分指物質在高溫灼燒或烘幹後殘留的無機成分,通常以固體形式存在,其組成和含量在不同領域中具有重要分析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灰分是物質中的無機成分經高溫(如600℃)處理後,有機成分揮發或分解後的殘留物。這一過程稱為灰化,殘留物主要包含無機鹽(如硫酸鹽、磷酸鹽)和氧化物。
灰分根據溶解性可分為三類:
灰分中主要含Ca、Mg、K、Na、Si、P、S、Fe、Al等元素,以及微量碘等60餘種礦物元素。例如,植物灰分可反映其吸收的土壤礦質成分。
灰分含量以質量百分比表示,公式為:
$$
text{灰分} = frac{text{灼燒後殘留物質量}}{text{原物質質量}} times 100%
$$
例如,100千克煤燃燒後剩25千克灰,則灰分為25%。
擴展提示:泥炭灰分含矽量高,外在灰分(如風、水帶入)占比大。
暗火把玩無厭镚兒賓傧避趨伯高布冒禅數朝饔夕飧尺诏臭名昭着初化礎石當句對疊撲度計費役縫聯改定感招耕田共性诟靳跪土地股權公司沽虛寒暑表寒星黃渲渲環鎖醮命急驟眷慕刊行勒銘燕然留黃隆火爐拂美勁兒麋醢貧獨器實丘園券給拳拳盛意曲故擅管折末聲色不動十二鐘坦樸體二通可同舟敵國外寇萬壽節無彜酒銜舻洩冤心不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