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黍稷之飯。《儀禮·公食大夫禮》:“賓卒食,會飯,三飲。” 鄭玄 注:“會飯,謂黍稷也。此食黍稷,則初時食稻粱。” 賈公彥 疏:“知會飯是黍稷者,見上文雲:‘宰夫東面坐,啟簋會,各卻於其西。’此雲食會飯,故知會飯者,是黍稷也。”
(2).猶聚食,聚餐。《新唐書·裴寬傳》:“ 寬 兄弟八人……於東都治第,八院相對,甥姪亦有名稱,常擊鼓會飯。”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王浪仙》:“至期,延幕僚會飯, 王生 預席。”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語話之間,行者至,請生會飯。”
“會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指古代禮儀中的主食,特指黍、稷等谷物制成的飯食。此義源自《儀禮·公食大夫禮》的記載:“賓卒食,會飯,三飲。”鄭玄注疏指出,“會飯”即黍稷之飯,區别于初食的稻粱,常用于正式宴席的流程中。
表示集體用餐或共同進餐的行為。例如《新唐書·裴寬傳》提到裴寬兄弟八人常“擊鼓會飯”,即通過擊鼓召集家族成員共同用餐;宋代洪邁的《夷堅志》中也有“延幕僚會飯”的記載,指邀請同僚聚餐。
“會飯”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曆史語境中。需注意其與“會餐”“會食”等近義詞的區别,後者更常見于現代口語表達。
《會飯》是一個民間俗語,意為與朋友或同事一起共進餐、聚餐。
《會飯》的拆分部首為人和食,共有12個筆畫。
《會飯》這個詞源于中國民間口語,用來形容人們在一起共進餐的活動。在繁體字中,會飯可以寫作會飯。
《會飯》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變化。
1. 昨天晚上我們一群朋友一起會飯,吃得很開心。
2. 公司為了加強團隊凝聚力,定期組織員工會飯。
會宴、請飯、聚餐、餐叙等。
聚會、聚餐、飯局等。
單食、獨飲、獨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