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壺關老的意思、壺關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壺關老的解釋

《漢書·戾太子劉據傳》:“上怒甚,羣下憂懼,不知所出。 壺關 三老 茂 上書……書奏,天子感寤。”後以“壺關老”借指地方上德高望重的長者。 清 吳偉業 《送郭宮贊次庵谪宦山西》詩:“問俗 壺關 老,籌邊 馬邑 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壺關老"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而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特定稱謂,特指東漢初年發生在壺關縣(今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的一件著名事件中的人物。其核心含義如下:

  1. 字面與背景指代:

    • 壺關:指地名,即漢代的壺關縣,位于今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境内。
    • 老:此處特指“三老”。在漢代,“三老”是鄉、縣一級設置的掌管教化的基層官吏,通常由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
    • 合義:因此,“壺關老”字面意思即指“壺關縣的三老”。但在特定語境下,它專指在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劉強(後為太子,被廢為東海王)冤案中仗義執言的三位壺關地方長老。
  2. 核心典故與含義:

    • 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太子劉強(郭皇後所生)因母後被廢而心懷不安,多次請求讓位。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光武帝最終改立陰麗華之子劉莊(即漢明帝)為太子,封劉強為東海王。
    • 在此過程中,發生了劉強被誣陷謀反的重大冤案(史稱“東海王獄”或“太子謀反案”)。劉強面臨被誅殺的危險。
    • 壺關縣的三位掌管教化的長老(“壺關三老”)——姓名已不可考,挺身而出,千裡迢迢趕赴都城洛陽,向光武帝劉秀上書,為劉強鳴冤。他們在上書中引經據典,強調父子親情,痛陳冤獄之害,言辭懇切,據理力争。
    • 光武帝覽奏後深受觸動,最終赦免了劉強,避免了一場骨肉相殘的悲劇。
    • 因此,“壺關老”的核心含義超越了其字面指代,象征着:
      • 不畏強權、仗義執言的勇氣:作為基層小吏,敢于為皇室冤案上書皇帝。
      • 秉持公義、維護倫常的擔當:以儒家倫理為依據,維護父子親情和司法公正。
      • 為民請命、直言敢谏的精神:體現了古代正直士人和基層賢良為民發聲、匡正時弊的典範。
  3. 後世引用與象征意義:

    • 這一典故在後世常被引用,用以贊譽那些敢于直言進谏、主持公道的地方官吏或士人。“壺關三老”或“壺關老”成為正直、勇敢、有擔當的谏臣或地方賢良的代名詞。
    • 例如,後世文人或史家在稱頌地方官員敢于為民請命、不畏權貴時,可能會用“有壺關老之風”來比喻。

“壺關老”一詞,源于東漢初年壺關縣三位無名三老冒死為廢太子劉強鳴冤的曆史事件。其字面指壺關縣的三老,但深層含義已固化為一種精神象征,代表着不畏強權、秉持公義、敢于直言進谏、維護倫常與公正的崇高品德和勇氣。這個典故是中華文化中歌頌正直與擔當精神的重要篇章。

參考資料來源:

  1. 《後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第一下》及《後漢書·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 (記載劉強讓太子位及受封東海王背景) - 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或線上資源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後漢書》 (需核對具體卷目)。
  2. 《漢語大詞典》 (收錄“壺關老”詞條,釋義引述該典故) - 可通過專業詞典數據庫或權威出版社版本查詢。
  3. 曆代史評與筆記 (如對“壺關三老上書”事件的評述) - 散見于各類史論著作或類書(如《冊府元龜》谏诤部等)。

網絡擴展解釋

“壺關老”是一個曆史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詞義來源 該詞出自《漢書·戾太子劉據傳》記載的事件:漢武帝晚年因“巫蠱之禍”遷怒太子劉據,群臣無人敢谏。壺關縣一位名為令狐茂的三老(鄉官)冒死上書為太子辯冤,最終使漢武帝醒悟。後世以“壺關老”代指地方上德高望重、敢于直谏的長者。

二、曆史背景

  1. 事件核心:漢武帝寵臣江充構陷太子謀反,太子被迫起兵誅殺江充,但被誣為叛亂。壺關三老令狐茂上書陳情,指出太子本無謀逆之心,促使漢武帝反思。
  2. 三老職能:漢代“三老”是鄉級官職,負責教化百姓、調解糾紛,多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

三、後世引用 清代詩人吳偉業在《送郭宮贊次庵谪宦山西》中寫道:“問俗壺關老,籌邊馬邑豪”,以“壺關老”借喻地方賢能之士。

“壺關老”不僅是對長者的尊稱,更蘊含敢于直言、為民請命的精神内涵,其典故體現了古代基層官員在重大事件中的道德擔當。

别人正在浏覽...

暗話白剌擦拔置裁判官菜羊騁藻瞋目扼腕車水馬龍出陣差互刺啦慈母服從鞍搭讪大熊貓端重多多少少迩年訪善氛翳該宥耕桑跟趾獦人合龍門話胚花甜蜜嘴檢選金琕驚惶失色擊瓯僦工酒意柯斧诳諕酪酥蠟槃麟書隆豺摟頭蓋臉旅農蠻聲劈賬塹絕切瑳蕲年宮啟求器識趨詳容迹戎虜懾氣順風使船徒居五膿巫鹹箫管霞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