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笏闆的意思、笏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笏闆的解釋

即笏,手闆。《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馬二先生 ﹞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來當了笏闆,恭恭敬敬,朝着樓上揚塵舞蹈,拜了五拜。” 趙樹理 《劉二和與王繼聖》:“有人要點戲,戲班裡自然願意,打發了個唱旦的拿了個寫着戲本名目的笏闆來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笏闆是中國古代官員上朝時使用的禮儀工具,其功能和文化意義可概括如下:

1.基本定義與别稱

笏闆又稱手闆、玉闆或朝闆,是臣子朝見君主時手持的闆狀器物,材質包括玉、象牙、竹片等,具體材質與官員等級相關。

2.核心功能

3.材質與等級象征

4.曆史演變

5.文化意義

笏闆不僅是實用工具,更是禮儀與身份的象征,體現了古代“禮法”制度下君臣互動的規範性,以及“備忘”這一行為對皇權的尊重。

如需更深入的史料或不同朝代的使用差異,可參考《禮記》《釋名》等典籍,或查閱權威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笏闆》?

《笏闆》是一個漢字詞語,讀作“hù bǎn”。它指的是古代官員在接受朝廷诏令或行政任務時所攜帶的一種禮儀器物,類似于現代的文件夾或公文包。

《笏闆》的部首和筆畫

《笏闆》的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部,右邊是“本”。它的總筆畫數是14畫。

《笏闆》的來源

《笏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瞻卬》中,其中的一句是“笏闆既置。”在古代禮制中,官員接到朝廷诏令或行政任務後,必須攜帶笏闆,以示重要性和莊重。

《笏闆》的繁體字

《笏闆》的繁體字是「⺮」+「本」。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笏闆》古代的書寫形式為「⺮」+「夲」。這種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式。

《笏闆》的例句

1. 官員手持笏闆,朝廷诏令公布。
2. 拿着笏闆,他走進皇宮行使公務。

《笏闆》的相關詞語

組詞: 朝廷、公文、行政任務、禮儀。

《笏闆》的近義詞

文闆、官闆、牍闆。

《笏闆》的反義詞

丢笏、折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