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尚書省。 漢 尚書省以胡粉塗壁,紫素界之,畫古烈士像,故别稱“畫省”。或稱“粉省”、“粉署”。 唐 岑參 《暮秋會嚴京兆後廳竹齋》詩:“盛德中朝貴,清風畫省寒。” 明 屠隆 《綵毫記·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準被着簪筆彤墀,含香畫省,起草 明光 。” 清 方文 《喜從子密之京師歸》詩之二:“一官辭畫省,三載戀 金門 。”
"畫省"是古代中國官署名,特指尚書省的别稱,其名稱來源于漢代官署的建築裝飾傳統。據《漢官典職》記載,漢代尚書省以胡粉塗壁,紫青界之,并繪有古代賢人列女像,故稱"畫省"或"粉省"【1】。這一稱謂最早見于唐代詩文中,如杜甫《秋興八首》其二"畫省香爐違伏枕"即指此典故【2】。
該機構自漢至隋唐期間執掌國家機要文書,其建築裝飾風格具有特殊政治象征意義:素壁丹楹體現莊重肅穆,賢人列女畫像承載着道德教化和政治規訓功能【3】。宋代以後隨着三省制演變,"畫省"逐漸成為尚書省的曆史代稱,明清文獻中多用作對中央政務機構的雅稱。
現代漢語中,"畫省"主要作為曆史名詞出現于古典文學研究和官制史著作中。《漢語大詞典》将其明确界定為"尚書省的别稱"(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則詳細考辨了其建築形制與政治功能的關聯(商務印書館,2015)。
“畫省”是古代官署的别稱,具體解釋如下:
指尚書省,漢代中央行政機構之一。其名稱源于建築裝飾特點:漢代尚書省用胡粉(鉛粉)塗刷牆壁,并用紫色線條劃分區域,同時繪有古代忠烈之士的畫像,因此得名“畫省”。該機構亦被稱為“粉省”“粉署”。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畫省”解釋為“通過繪畫描繪省份”,此說法與曆史文獻不符,需以官署别稱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暗滴八跪北山文碧銅比值博腯才學承興刺棹大白日蹛林打快通拳地方戲洞徹跺躂迩志發憤圖強訪真費口唇豐侯腹背櫜甲鈎織龜甲屏橫槊後趙晃曜嘉服虀虀軍資庫刻奮坑井空江聊落裡監沒眼斤牧羊臣牛矢強識博聞清簟青華君棋仙人馬平安忍命認清沙蛤試策時計失留疎剌束棘瞬霎疏野韬藉通權頽沱外爺屼突獻酬習慣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