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華胥的意思、華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華胥的解釋

(1).人名。傳說是 伏羲氏 的母親。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澤 北,其澤藪在 大成陽縣 故城西北十餘裡,昔 華胥 履大跡處也。” 唐 司馬貞 《補<史記·三皇本紀>》:“ 太皥 庖犧氏 ……母曰 華胥 ,履大人迹於 雷澤 ,而生 庖犧 於 成紀 。” 庖犧 ,即 伏羲 。

(2).《列子·黃帝》:“﹝ 黃帝 ﹞晝寝,而夢遊於 華胥氏 之國。 華胥氏 之國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裡。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 黃帝 既寤,怡然自得。”後用以指理想的安樂和平之境,或作夢境的代稱。 宋 王安石 《書定林院窗》詩之一:“竹鷄呼我出 華胥 ,起滅篝燈擁燎爐。” 清 黃遵憲 《寄懷左子興領事》詩:“十載勳名輔英簜,一家安樂寄 華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處都是愁城?何處是 華胥 國境?幾次想,仰我三尺長劍,令我魂兒飛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華胥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淵源的名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神話傳說中的理想國度

指中國上古傳說中一個高度理想化的國度。該詞最早見于《列子·黃帝篇》,記載黃帝曾夢遊華胥國,見其國民“無嗜欲,自然而已”,無貴賤之分,無生死之憂,是道家思想中“無為而治”的理想社會原型。後世常用“華胥夢”“華胥境”代指夢境或虛幻的樂土。

來源:《列子·黃帝》(戰國·列禦寇)

二、伏羲與女娲之母的氏族名

指華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母親所屬的氏族。《史記·補三皇本紀》載:“華胥氏履巨人迹,感而生伏羲。”華胥氏被視為上古母系氏族首領,其名演變為地名(今陝西藍田有華胥鎮),後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符號。

來源:

  1. 《史記·補三皇本紀》(唐·司馬貞)
  2. 《路史·後紀一》(宋·羅泌)

文化影響

“華胥”承載着華夏民族對文明起源的集體記憶,既是哲學層面的烏托邦意象,也是血緣譜系的圖騰符號。其雙重内涵在曆代文獻、詩詞中被反複引用,如《拾遺記》稱“庖犧(伏羲)所都之國有華胥之洲”,印證了神話與曆史的交融。

來源:《拾遺記·春皇庖犧》(東晉·王嘉)

網絡擴展解釋

“華胥”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神話和文獻記載綜合分析:

  1. 人物身份
    華胥是中國上古傳說中母系氏族社會的傑出首領,被尊為伏羲和女娲的母親,也是炎帝、黃帝的直系遠祖,因此被譽為“中華始祖母”。據《列子·黃帝》等典籍記載,她生活在陝西藍田華胥鎮,通過“履雷神腳印”感應受孕,繁衍了華夏文明的重要先祖。

  2. 理想國象征
    在《列子·黃帝》中,華胥氏之國被描述為一個“無帥長、無嗜欲”的安樂和平之境,黃帝曾夢遊此地。後世因此将“華胥”引申為理想社會或夢境的代稱。

  3. 字源解析
    從詞義看,“華”象征繁盛美麗(源自對火光的崇拜),“胥”意為“齊備、皆優”,組合後表達對品德與外貌兼具的贊美。這一命名反映了古代先民對領袖的美好寄望。

  4. 文化影響
    華胥氏被視為華夏文明的本源,其部落服飾“華服”被認為是漢服長袍的起源之一。她的傳說也體現了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曆史痕迹。

  5. 文獻記載特點
    需注意,關于華胥的記載多源自神話傳說,且不同文獻存在細節差異。例如《水經注》提到她“履大迹處”的雷澤地理位置,而《搜狗百科》則強調其部落屬性。這類差異反映了曆史演變的層累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

百裂豹産北内俵分筆墨之林唱善唱曉重修抽稅瘳愈春旗當官單竭電磁鐵吊鼻子對诏仿摹飛頭否終斯泰鉻鐵礦珪玉汗號嗥嘑化及豚魚或諸基幹積功稷饋驚急烈倦懶駿壯快舉括囊苦蘵獵師絡緯眉匠勉勉強強妙計片語隻辭瞥視拚舍普告清泉裘弊金盡融畼侍講雙靥數表説公案梳妝打扮探賞謄寫條處投步退路韋絮五洲閑廛崄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