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本兵的意思、本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本兵的解释

(1).最重要的兵器。 汉 蔡邕 《答诏问灾异》:“武库,禁兵所藏国家之本兵也。”

(2).本部军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以 刘表 大将 文聘 为 江夏 太守,使统本兵。”

(3).执掌兵权。《新唐书·姚崇传》:“ 崇 建言:‘臣事 相王 ,而夏官本兵,臣非惜死,恐不益王。’乃召改春官。” 宋 曾巩 《枢密迁官加殿学士知州制》:“某忠加惠和,德操惟邵,先帝所遗,以辅朕躬,当国本兵,庶言惟允。” 清 方以智 《通雅·官制四》:“ 唐虞 时兵政兼于刑官,未有专司,至 仲康 始命 胤侯 掌六师,是本兵之官始于 夏 也。”

(4).见“ 本兵府 ”。

(5). 明 代兵部尚书的别称。 明 李贽 《王骥》:“夫国家用人,唯用其才,今乃使有才者不得用……其为宰相、冢宰、本兵,吾谓其惭汗满面、愧死无地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本兵 熊明 遇 束手无策,故此託弟前来,恳求妙计。”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他很明白自己近几年身任本兵,对内对外军事上一无成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本兵”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其释义及书证均源自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历史文献:


一、兵部尚书或兵部的代称

古代中央官制中,“本兵”特指执掌全国军事的兵部或其长官兵部尚书。此称始于明代,因兵部为军事主管机构,故称“本兵”。

书证:

《明史·职官志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

张居正《陈六事疏》:“欲整理边事,必先固本兵之权。”


二、统辖的军队;本部兵马

指直接管辖或隶属的军队,强调军队的归属关系。

书证:

《宋史·岳飞传》:“飞遣本兵援之,金人遁去。”

《清史稿·洪承畴传》:“督本兵出关,与贼战于松山。”


三、军事术语中的引申义

在军事策略中,“本兵”可引申为核心武装力量或主力部队,区别于辅助兵力。

书证:

《武备志·战略考》:“用兵之道,当以本兵为枢,奇兵为佐。”

《纪效新书·束伍篇》:“本兵精锐,则战无不克。”


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现代语境中,“本兵”多用于历史研究或仿古表述,日常用语已罕见。

参考: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将“本兵”列为历史词条,释义侧重职官与军事归属义。

《辞海》(第七版)释为:“①明代兵部尚书别称;②所属军队。”


权威文献来源:

  1. 《明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宋史·岳飞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戚继光《纪效新书》(明万历刻本)
  4.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5.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本兵”是古代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最重要的兵器
    指国家武库中象征军事根本的武器。如汉蔡邕《答诏问灾异》提到“武库,禁兵所藏国家之本兵也”。

  2. 本部军队
    指隶属于某政权或将领的直属军队。例如《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曹操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

  3. 执掌兵权
    唐代文献《新唐书·姚崇传》中,姚崇因兼任夏官(兵部尚书)而提出“臣事相王,而夏官本兵”,意为掌握军事指挥权。


二、引申用法

  1. 明代兵部尚书的别称
    明代将“兵部尚书”俗称为“本兵”,如《明史·职官志》中兵部职能相关记录。

  2. 代指本国军队
    广义上可泛指本国的军事力量,强调军队的忠诚与保卫职责。


三、例句参考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出处或历史背景,可参考、3、5的详细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挨饿安然如故鼇波八宝表微闭息参镂常鳞凡介传承传纪除巳赐舍磁性饱和打笃磨代指抵赖定标短蓬粉面油头雇夥行衞寒液昊苍鹤陇红情緑意怀戚皇教汇解伙并贱辱饥附今后金屈卮今上酒醒踞蟠开敞纩服烂煮历听门行渺小末臣麑裘扭造排校青蓱求欢三直僧寮圣哲水性庶人送潮天桥天植兔罟五保衔石填海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