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耀燦爛;文彩斑斓。 晉 郭璞 《鹽池賦》:“揚赤波之煥爛,光旰旰以晃晃。”《雲笈七籤》卷四七:“晨星煥爛,光耀太微。”《晉書·索靖傳》:“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煥爛。” 宋 司馬光 《司徒開府韓國富公挽辭》:“煥爛三臺正,沖融四海春。” 明 于謙 《夏日憶故鄉風景》詩:“紅綃煥爛蜀葵開,金彈纍重蘆橘熟。”
煥爛(huàn làn)是漢語形容詞,指光彩絢麗、鮮明奪目的狀态,多用于描繪視覺上鮮明燦爛的景象或事物。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用法及權威引用角度解析:
光彩絢爛
形容物體色澤明亮、耀眼,如燈火、霞光等自然或人工光景。
例:元宵燈會,萬家燈火煥爛如晝。
▶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567頁。
鮮明絢麗
強調色彩或形态的鮮活與華麗感,常見于文學中對景物、服飾的描寫。
例:雲霞煥爛,映照江面。
▶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12卷,第103頁。
“煥”本義為火光明亮(《說文解字》:“煥,火光也”),引申為光明、閃耀;“爛”指色彩斑斓、燦爛。二字疊加強化鮮明耀眼的視覺感受。
唐代白居易《裴常侍薔薇架》詩:“煥爛一籠錦,葳蕤千片紅。”以“煥爛”形容薔薇繁盛絢爛之态。
▶ 來源:《全唐詩》卷四百四十九,中華書局,1960年。
▶ 辨析參考:《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19年。
《文選·張衡〈西京賦〉》
“金阙煥爛以嵯峨”,描繪宮阙金光閃耀、巍峨壯麗之景。
▶ 來源:蕭統《文選》卷三,中華書局,1977年影印本。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
“旭日煥爛”,記錄日出時霞光絢爛的自然景象。
▶ 來源:朱惠榮校注《徐霞客遊記》,中華書局,2017年。
故宮琉璃瓦在夕陽下煥爛生輝,宛如鎏金傾瀉。
—— 摘自《人民日報》2023年《古建保護》專題報道
“煥爛”融合光色雙重美感,兼具古典雅韻與現代生命力,適用于描繪自然光影、人文景觀及藝術造物的絢麗特質。其權威釋義及用例可追溯至經典辭書與文獻,釋義嚴謹,語境豐富。
“煥爛”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事物或人的光彩鮮明、美麗動人,具體解釋如下: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古籍《雲笈七籤》《鹽池賦》等。
阿結安托凹面鐘白牒表蒙子不知凡幾裁中成集承統抽貫辭華促促大西洋對當笃實好學耳邊之風訛談阸陜髴髻負局先生高蓋耕翻蠱蚘寒飂合錢懷舊畫句號花錢獎掖簡敬建立焦巴巴較覆荊楊開原渴心生塵孔勞亮徹理所龍唇龍盤鳳翥鹿皮眉癖眉泉鳴指陌上歌女妓青色慶餘曲坊賞靜扇赫實狀耍花壇堂花逃散體當通矩頑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