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渚的意思、北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渚的解釋

北面的水涯。《楚辭·九歌·湘君》:“鼂騁騖兮江臯,夕弭節兮北渚。” 王逸 注:“渚,水涯也。” 漢 張衡 《南都賦》:“爾乃撫輕舟兮浮清池,亂北渚兮揭南涯。” 南朝 梁 江淹 《王徵君養疾》詩:“北渚有帝子,蕩瀁不可期。” 宋 陸遊 《北渚》詩:“北渚露濃蘋葉老,南塘雨過藕花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北渚"是漢語古典文學中一個富有詩意的地理意象,其含義可從字義、文獻用例及文化内涵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單字釋義

    • 北:方位詞,指方向,《說文解字》釋為「乖也,從二人相背」,引申為北方。
    • 渚:《爾雅·釋水》載「小洲曰渚」,指水中的小塊陸地。王力《古漢語字典》進一步注解為「水中小塊陸地,常位于江河交彙處」。
  2. 合成詞義

    北渚即「北面的水中小洲」,特指河流北側的洲渚地形,常見于描述河網密布的自然景觀。

二、文獻典源與文學意象

  1. 《楚辭》經典用例

    最早見于屈原《九歌·湘夫人》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注:「渚,水涯也。言堯二女娥皇、女英隨舜不反,沒于湘水之渚,因為湘夫人。」 此處「北渚」被賦予神話色彩,成為湘水女神降臨之地。

  2. 地理實指與象征意義

    宋代洪興祖《楚辭補注》考證:「湘水至洞庭西北會江,其北岸即嶽陽巴陵地,所謂北渚也。」 在文學傳統中,該意象逐漸演變為:

    • 空間符號:标志水域北側的特定地點
    • 情感載體:寄托懷人思歸之情(如杜甫《陪裴使君登嶽陽樓》「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中的北望意象)
    • 仙境隱喻:道教文學中象征北方玄冥之境(如《雲笈七籤》載「北渚滄浪,玄津泛舟」)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① 北面的水中小塊陸地;② 特指《楚辭》所載湘水北岸之地,後為詩詞常用典故」,強調其雙重複合含義。

  2. 《辭源》(修訂本)

    引《湘夫人》用例并釋:「渚在湘水北,傳說為湘君約會湘夫人處」,突出文學原型意義。

四、文化影響

該詞經《楚辭》經典化後,成為後世詩詞高頻意象:

其文化内核凝結了南方水系地理特征、楚地祭祀傳統與文人羁旅情懷,堪稱中國水域文學的地理坐标。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爾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4. 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6.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北渚”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文學和地理雙重含義,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北渚(拼音:běi zhǔ)指北面的水涯或水邊小塊陸地。這一解釋在《楚辭》《南都賦》等古籍中多次出現,如《楚辭·九歌·湘君》提到“夕弭節兮北渚”,王逸注“渚,水涯也”。


二、文學與文化背景

  1. 神話意象
    在《楚辭·九歌·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将“北渚”與舜的兩位夫人娥皇、女英的神話關聯,象征神仙降臨之地,賦予其神秘色彩。
  2. 詩詞意象
    曆代詩人常以“北渚”入詩,營造蕭瑟或悠遠的意境。例如:
    • 陸遊《北渚》:“北渚露濃蘋葉老,南塘雨過藕花稀”;
    • 張衡《南都賦》:“亂北渚兮揭南涯”。

三、地理指向

部分文獻将“北渚”視為具體地名:


四、總結

“北渚”既可泛指水北高地,又承載了神話與文學雙重意象,常見于描繪自然景觀或抒發懷古之情。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闇書白藏逼奪比肩疊踵不定楚逐臣賜宴從一村杭子大用耳挖子翻建槁梧功課供求關系公元狗食傀奇衡鏡衡庫宏才大略鴻蒙紅夷炮虎卧龍跳呼洶結廬緊湊罽衣看花孔明燈良冶僚列龍變綠草凝眺惬望慶吊繞指若者勝期沈鴻身經百戰誓江矢口狡賴屬概念說天歲報枱燈畋遊偷合苟容圖度外圍圍觀蕪廢五門铦達線粒體校否脅劫淅零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