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荊的意思、黃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荊的解釋

木名。牡荊的别稱。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欒有二種……叢生,可為杖棰者,謂之‘牡欒’,又名‘黃荊’,即《本草》‘牡荊’是也。” 明 湯顯祖 《豫章攬秀樓賦》:“黃荊白沙,松蒲桕子。柘葉長坽,桃花淺水。”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牡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荊(學名:Vitex negundo)是馬鞭草科牡荊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在我國傳統文化與自然生态中具有多重含義。以下從漢語釋義、植物學特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漢語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記載“黃荊”為常見野生植物,古稱“楚”,因枝條柔韌可編器物,故有“負荊請罪”典故來源。其名稱源于枝幹呈黃褐色,果實簇生如穗,民間俗稱“荊條”(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卷,商務印書館,1993年)。

二、植物學特征 黃荊高可達5米,掌狀複葉對生,小葉3-5枚,邊緣具鋸齒。圓錐花序頂生,花淡紫色,花期6-8月。果實為球形核果,成熟時黑色。《中國植物志》描述其“耐旱耐瘠薄,廣泛分布于長江以南丘陵地帶,是水土保持先鋒樹種”(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三、文化内涵

  1. 民俗象征:古時以黃荊枝條制作刑具,《禮記》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其中“楚”即黃荊,象征懲戒與訓導。
  2. 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載其根、葉可入藥,性味苦寒,具清熱解表、祛風除濕之效,民間常用于治療感冒、風濕疼痛(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六卷)。
  3. 生态意義:現代研究證實,黃荊對重金屬污染土壤具有修複潛力,其根系能吸附鉛、镉等有害物質(來源:《生态學報》2020年第40卷)。

網絡擴展解釋

“黃荊”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既指代一種植物,也承載着曆史文化和中醫藥價值。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


一、植物學特性

黃荊(學名:Vitex negundo)是馬鞭草科牡荊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8米,樹皮灰褐色,掌狀複葉對生,小葉5或3片,葉緣呈鋸齒狀或羽狀深裂。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及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常見于山坡、路旁、灌木叢中,耐貧瘠、耐寒旱,適應性強。其果實為核果,球形,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二、曆史與典籍記載

  1. 名稱由來:黃荊别名“五指柑”“布荊”“土柴胡”等,始載于《圖經本草》。宋代沈括《夢溪補筆談·藥議》記載:“叢生可為杖棰者,謂之‘牡栾’,又名‘黃荊’,即《本草》‘牡荊’是也”。
  2. 文化符號:成語“披荊斬棘”“負荊請罪”中的“荊”即指黃荊,象征堅韌與自省。

三、中醫藥應用

黃荊全株可入藥,不同部位功效各異:

  1. 根、莖:苦、微辛,性平。清熱止咳、化痰截瘧,主治支氣管炎、瘧疾、肝炎。
  2. 葉:苦,性涼。化濕截瘧,用于感冒、腸炎、痢疾,外用可治濕疹、皮炎。
  3. 果實(黃荊子):苦、辛,溫。止咳平喘、理氣止痛,適用于哮喘、胃痛、消化不良。
    用法:根莖煎服(0.5-1兩),葉外用或煎湯(0.3-1兩),果實研末或入丸散(1-3錢)。

四、其他價值


黃荊是兼具生态、藥用與文化意義的植物,其名稱與功效在中醫藥典籍和成語中均有深遠體現。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或形态特征,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現代中藥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喙如一邦伯标矩壁宮采薪之憂殘冬臘月察言觀行斥黜揣手兒詞不逮意巑岏蹴踖電調吊夜杜浣花蠹民梗政敦厚多樣分熟斧钺湯镬鹳骨腮關子孤學和肆呼哧洄流互讦家道從容驕逸家長作風浄瓶靜翳赍送絶作來夢兒啷當,啷當兒浪淘淘留中門墉骈贅飄飖悫素升轉示儆手號授記手胼足胝樹脂厮役聳體歲序同仇敵忾王面畏震無上乘響噹噹小故戲劇性新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