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名。牡荊的别稱。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欒有二種……叢生,可為杖棰者,謂之‘牡欒’,又名‘黃荊’,即《本草》‘牡荊’是也。” 明 湯顯祖 《豫章攬秀樓賦》:“黃荊白沙,松蒲桕子。柘葉長坽,桃花淺水。”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牡荊》。
“黃荊”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既指代一種植物,也承載着曆史文化和中醫藥價值。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
黃荊(學名:Vitex negundo)是馬鞭草科牡荊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8米,樹皮灰褐色,掌狀複葉對生,小葉5或3片,葉緣呈鋸齒狀或羽狀深裂。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及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常見于山坡、路旁、灌木叢中,耐貧瘠、耐寒旱,適應性強。其果實為核果,球形,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黃荊全株可入藥,不同部位功效各異:
黃荊是兼具生态、藥用與文化意義的植物,其名稱與功效在中醫藥典籍和成語中均有深遠體現。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或形态特征,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現代中藥學資料。
《黃荊》是一個指代植物的詞彙,指的是刺槐科黃荊屬的植物。
《黃荊》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草字頭和艸字底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黃荊》一詞最早是出現在唐代的《唐六典·職方司馬總兵郭德操鎮守西南大将軍》中,描述的是蜀地的黃荊山。
《黃荊》的繁體字為「黃荊」。
古時候《黃荊》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人寫《黃荊》可能使用象形的方式來表達,具體寫法我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1. 他小心地繞過了道路兩旁密布的黃荊叢。
2. 黃荊的果實可以用來釀酒。
3. 春天,黃荊的花開得熱鬧。
黃荊樹、黃荊枝、黃荊叢、黃荊果、黃荊葉
刺山柏、刺槐、刺橙
榆樹、松樹、楓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