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耳寄書的意思、黃耳寄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耳寄書的解釋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耳為主人傳遞家信。指傳遞家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耳寄書"是源自中國晉代的曆史典故,指通過犬類傳遞書信的奇事。該典故最早見于《晉書·陸機傳》記載:"機有駿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羁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赍書取消息不?'犬搖尾作聲。機乃為書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頸。"

南朝梁代任昉《述異記》進一步補充細節:陸機的愛犬黃耳曆時半月往返于洛陽與吳郡(今蘇州),傳遞家書并帶回複函。唐代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中"犬書曾去洛"的詩句,即化用此典故。

該成語具有三層語義内涵:一是指代傳遞家書的特殊方式,二喻指對故鄉親友的深切思念,三引申為對忠誠信義的贊美。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創作,形容跨越距離的情感交流,如錢鐘書《圍城》中曾用此典暗喻戰時通信的艱難。

此典故承載着中國古代郵驿文化的發展印記,據《中國郵政史》記載,晉代民間通信主要依靠私人捎帶,官方郵驿則限傳公文,犬類傳書實屬特殊曆史條件下的智慧創造。

網絡擴展解釋

“黃耳寄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成語釋義


曆史典故

出自《晉書·陸機傳》:
西晉文學家陸機在洛陽為官時,因久未收到家信,便将書信裝入竹筒系于愛犬“黃耳”項間。黃耳從洛陽奔至陸機家鄉浙江會華亭(今上海松江),往返僅用25天,成功傳遞家書。此後,黃耳成為陸機與家人通信的固定信使。


用法與特點

  1. 語法功能:作賓語、定語,多用于描述書信傳遞或間接溝通。
  2. 近義詞:黃耳傳書。
  3. 現代延伸:可比喻非正式的信息傳遞方式,如口耳相傳或非電子化溝通。

文化背景


示例與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故事或陸機生平,可參考《晉書·陸機傳》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腳寶台奔放弁目逋懸插田逞豔赤茀馳溯抽稅摧方禫服單疎大野砥兵鬥場多多少少惡處帆帏鳳凰皂隸諷切風聞言事黼藻趕上甘于高風勁節革流歸土苟貪關掌鍋煙畫旒灰心喪意徼怨齎盜糧晉祠金硯踦校絶甘分少姥娘伶工鸾剪賣官賣爵怦怦漂漂歧路亡羊輕松趨勢染色體删定曹山甿設端水臬熟漆淑慝頭沒杯案為德不卒未雨綢缪文修武偃悟悅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