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arrival in office;put in a routine appearance] 舊時官署卯時(晨五至七時)上班,吏役須按時籤到
五更飯罷走畫卯。——李存《義役謠》
舊時官署規定卯時(上午五至七時)開始辦公。吏胥差役按時赴官署籤到,聽候差使,稱“畫卯”。 元 李緻遠 《還牢末》第一折:“我畫卯呵來的早,他請太醫直恁般遲。”《水浒傳》第四五回:“次日五更, 楊雄 起來,自去畫卯,承應官府。” 明 周順昌 《與朱6*德升孝廉書》:“月申分兵部觀政,殊無政可觀,不過作揖打恭升堂畫卯而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畫卯漢語 快速查詢。
"畫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本義(古代制度) 指舊時官署吏役于卯時(清晨五點至七點)到職籤到。官員需在卯時準時到達衙門,在籤到簿上自己的名字旁畫一個記號(常為簡單的點或鈎),表示已到崗履職。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官府嚴格的考勤管理,常見于宋元明清時期。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詞條,釋義為“舊時官署卯時籤到”;《辭源》(商務印書館)亦明确記載其指“官吏于卯時到衙籤到”*。
二、引申義(社會行為) 因籤到常流于形式,後衍生出“敷衍應付、虛應故事”的貶義。強調僅完成表面流程而無實質作為,暗含對形式主義的諷刺。
來源依據:語言學專著《近代漢語詞彙研究》(蔣紹愚著)分析指出,“畫卯”的語義演變反映了古代官僚制度的僵化現象;《中國風俗通史》(明代卷)亦記載該詞在民間語境中逐漸帶有消極色彩*。
三、文化背景補充
“畫卯”制度與古代“點卯”(按名冊查點到崗人員)密切相關,屬同一考勤體系。其命名直接源于古代地支計時法中的“卯時”,凸顯傳統時間制度對社會生活的深刻影響。該詞在《水浒傳》《金瓶梅》等明清小說中均有用例,印證其曆史真實性及語義流變。
提示: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學術研究,建議讀者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近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獲取原始文獻例證。
“畫卯”是古代官衙中的考勤制度,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詞義解析
指舊時官署在卯時(早晨5點至7點)開始辦公,吏役需按時籤到報到,聽候差遣。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對官吏出勤的嚴格管理。
二、曆史記載與文學引用
三、時間與制度背景
古代将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卯時對應早晨5-7點。吏役需在此時段内到崗登記,遲到或缺勤會影響職務考核。元代李存《義役謠》中“五更飯罷走畫卯”生動描述了這一場景。
四、現代演變
隨着考勤方式變化,“畫卯”逐漸被“打卡”“刷臉”等替代,但該詞仍承載着曆史印記,常見于方言或文學作品中,如徐州話中的使用。
報端碑額禀控屏氣凝神筆孽臣妾慈念賜聽寸鐵擔杖嘚啵跌扤東海鲸波對牌繁弦急管焚琴煮鶴赴調關見歸妹恒品溷人磵道堅銳靜街竟至金屋貴侉戲昆軸掠美蓼擾辚囷六月雪魯酒鑪冶緑醽黴風民紀敏疾抹灰層抹階叛國篇帛磬人清頭起竈少言寡語生疎使腔時義霜畦死敵四方輻辏踏爨淘潠天理人情宛委嵬然小買賣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