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體的意思、備體的詳細解釋
備體的解釋
猶齊備;完整。《管子·君臣下》:“上尊而民順,財厚而備足,四者備體,頃時而王不難矣。” 尹知章 注:“謂備具而成體。”《宋書·禮志三》:“夫《禮記》殘缺之書,本無備體,折簡敗字,多所闕略。” 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然世猶淳質,文從簡略,求諸備體,固以闕如。”
詞語分解
- 備的解釋 備 (備) è 完全,應有的都有了:具備。完備。求全責備(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預備。防備。準備。籌備。備案(向主管機關做書面報告,以備查考)。備注。備忘錄。 設施:設備。裝備。軍備。 筆
- 體的解釋 體 (體) ǐ 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 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
網絡擴展解釋
“備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分析:
-
基本釋義
指齊備、完整的狀态,強調事物各要素完備且形成有機整體。例如《管子·君臣下》提到“四者備體,頃時而王不難矣”,意為當四個條件齊備時,稱王便不難。
-
古籍用例
- 《宋書·禮志三》稱《禮記》為“殘缺之書,本無備體”,說明“備體”可形容文獻的完整性。
-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二體》中提及史書體例“求諸備體,固以阙如”,指史書編纂需體系完整。
-
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學術或正式語境,例如描述“檢測設備體積龐大,但功能備體”(指設備功能齊全),或城市建設中“應急備用水源體系備體”(體系完備)。
-
關聯概念
“備體”與“完備”“周詳”近義,但更強調系統性。其反義詞可理解為“殘缺”“疏漏”。
注意:部分資料将“備體”解釋為成語“準備齊全”,但此用法在現代語境中較少見,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管子》《宋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備體》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形容事物準備充分、周全和齊備的狀态。以下是有關該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備體》的拆分部首是“夂”和“肉”,其中“夂”表示行走的意思,而“肉”則表示肉體。整個字的筆畫數為9筆。
來源:
- 《備體》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記·滑稽列傳》中的記載,用來描述人物的舉動方式準備周全。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描述事物準備充分的常用詞語。
繁體:
- 在繁體字中,備體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多種對備體的書寫方式。常見的寫法有:
例句:
- 他備體出發,準備好了所有必要的工具。
- 會議室裡的設備備體齊全。
組詞:
- 備案、備份、備嘗、備戰、備用等
近義詞:
- 齊備、充足、完備、全面
反義詞:
- 疏漏、不足、缺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