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候蹄的意思、候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候蹄的解釋

謂駕車之馬發蹄前後相應,整齊有律。《穀梁傳·昭公八年》:“車軌塵,馬候蹄,揜禽旅,禦者不失其馳,然後射者能中。” 範甯 注:“發足相應,遲疾相投。” 楊士勳 疏:“馬候蹄,舊解四蹄皆發,後足躡前足而相伺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候蹄”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解析

候蹄(hòu tí)原指駕車之馬步伐前後相應,整齊有規律。該詞出自《谷梁傳·昭公八年》:

“車軌塵,馬候蹄,揜禽旅,禦者不失其馳,然後射者能中。”
(注:車輪軌迹平直,馬蹄節奏統一,獵手方能射中目标。)

此處強調馬匹奔跑時蹄聲協調、動作一緻,體現古代車馬駕馭的規範性。


二、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引申為成語,表示“等待時機,準備行動”,即通過“等待馬蹄聲”的意象,比喻伺機而動。但這一用法在傳統典籍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


補充說明

  1. 詞源結構:“候”指等待、規律,“蹄”指馬蹄,組合後突出節奏感。
  2. 應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車馬禮儀或狩獵場景,現代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谷梁傳》原文或漢典等權威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候蹄

候蹄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候”和“蹄”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進行介紹,并探讨其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候蹄的拆分部首是“亻”和“止”,其中,“亻”表示人,而“止”表示腳。它由12個筆畫組成,其中“亻”部分占用2個筆畫,“止”部分占用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候蹄的來源較為複雜,蹄字起源于甲骨文,最早意為“牛蹄”,後引申為動物的腳,如馬蹄、羊蹄等。而候字表示等待、守候之意。兩者結合起來,意味着等待動物的蹄踏過。

關于繁體字,根據不同地區的使用習慣,可能有不同的寫法。通常來說,繁體字會保留更多的筆畫和結構,但具體的繁體寫法需根據地域和個人的習慣而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蹄字寫法相對固定。在甲骨文時期,蹄字由兩個象形的腳形組成,畫法較為簡單。隨着時間的推移,蹄字的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樣子。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候蹄的例句:

1. 在黃昏時分,我坐在候蹄的地方等待着遠方來臨的馬匹。

2. 今天我要去牧場看看那些牛、馬的候蹄。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關于組詞:候蹄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各種具有相關意義的詞組,比如候車、候風、蹄片等。

關于近義詞:與候蹄意思類似的詞語有等蹄,等候牛等。

關于反義詞:候蹄的反義詞可根據具體語境而定,比如等候與取消、停歇相對,而蹄字則沒有明顯的反義詞。

以上是關于候蹄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