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aise in soy sauce] 把肉、魚等加油、糖略炒,再加醬油焖成暗紅色的烹調方法
紅燒魚
(1).指燃燒着的火。 唐 楊巨源 《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迎日似翻紅燒斷,臨流疑映綺霞層。”
(2).一種烹調方法。把半熟的肉、魚之類,加醬油等作料,焖熟使成深紅色。 老舍 《女店員》第三幕:“這種魚最好是紅燒着吃!”
紅燒是一種經典的中式烹饪技法,其核心是通過特定調料和火候控制,使菜肴呈現紅潤色澤并兼具鮮香口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紅燒指将食材(如肉、魚等)經過煸炒或煎炸後,加入醬油、糖、料酒等調料,通過焖煮、收汁等步驟,最終形成深紅或棗紅色的菜肴。其名稱來源于成品的紅亮色澤,主要依賴糖色或醬油上色。
常見代表菜包括紅燒肉、紅燒魚、紅燒茄子等。例如紅燒肉需經曆焯水去腥、炒糖色、焖煮收汁等步驟,最終達到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效果。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楊巨源詩句“迎日似翻紅燒斷”,原指燃燒的火焰,後引申為烹饪技法。現代語境中特指通過特定調料和工序呈現紅亮色澤的菜肴制作方式。
如需查看具體菜譜或更詳細步驟,可參考、4、7等來源。
《紅燒》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種烹饪方法或菜肴的名稱。它通常用于形容以紅色的調料和熱油制成的菜品,具有獨特的香味和口感。
《紅燒》的拆分部首是纟(紅的偏旁部首)和火(燒的偏旁部首)。
《紅燒》的總筆畫數為12畫。
《紅燒》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紅指的是顔色,燒表示烹饪的方式。将食材使用紅色的調料烹制而成的菜肴就稱為紅燒。
《紅燒》在繁體字中仍然保持為紅燒。
古代漢字中的《紅燒》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1. 媽媽的紅燒肉味道鮮美,是我最喜歡的菜之一。
2. 這道紅燒魚是大廚的拿手菜,色香味俱佳。
3. 我學會了紅燒牛肉的做法,今晚可以為家人嘗試一下。
1. 紅燒豬蹄
2. 紅燒雞翅
3. 紅燒豆腐
1. 紅煮
2. 紅炖
3. 紅湯
1. 白水煮
2. 清炖
3. 不加調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