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旗渠的意思、紅旗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旗渠的解釋

紅旗渠,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曆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幹渠全長70.6公裡(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幹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2016年10月,紅旗渠獲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7年1月,紅旗渠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2017年12月,入選*********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紅旗渠

釋義

紅旗渠是位于中國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始建于1960年,曆時近十年建成。其名稱中“紅旗”象征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渠”指人工開鑿的水道。該工程通過開山引水,将漳河水引入林縣幹旱地區,解決了當地長期缺水問題,被譽為“人工天河”和“新中國水利建設的奇迹”。

引證解釋

  1. 曆史背景與工程意義

    20世紀60年代,林縣常年幹旱缺水,民衆生活困苦。當地人民在缺乏機械的條件下,依靠人力鑿穿太行山,修建總長1500公裡的水渠網絡,引漳河水灌溉農田,徹底改變了當地的生存環境。紅旗渠成為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群衆自力更生精神的象征,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文化内涵

    “紅旗”一詞在漢語中多喻指革命精神與集體主義(《現代漢語詞典》),而“渠”指人工水道。二者結合凸顯了工程的政治意義與民生價值,體現了“人民創造曆史”的哲學思想。

  3. 當代影響

    紅旗渠于2016年列入首批“中國工業遺産保護名錄”,其精神被總結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納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相關實物遺存(如青年洞)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權威參考來源(因無直接詞典條目,基于史料與官方文獻):

注:因現行《漢語詞典》未單列“紅旗渠”詞條,釋義綜合工程史料、官方文件及權威媒體表述,符合漢語構詞邏輯與曆史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人民為解決嚴重缺水問題,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河水入林的大型水利工程。以下是其核心釋義及意義:

一、基本定義

紅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總長1500公裡,曆時近10年建成。它通過削平1250座山頭、開鑿211個隧洞、架設151座渡槽,将漳河水引入幹旱的林縣,解決了56.7萬人飲水問題,灌溉54萬畝耕地,被譽為“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

二、曆史背景

林縣曆史上“十年九旱”,1959年遭遇極端幹旱後,當地政府決定實施“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正式動工,10萬民衆僅憑簡易工具,在物資匮乏條件下完成這一壯舉。

三、核心意義

  1. 物質層面

    • 結束林縣千年缺水史,糧食畝産從100公斤增至476公斤;
    • 帶動農業、工業及旅遊業發展,推動區域經濟轉型。
  2. 精神象征
    工程中形成的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成為中華民族奮鬥精神的代表,激勵後人攻堅克難。

四、現狀與傳承

如需更詳細數據(如具體工程參數),可參考權威文獻或訪問紅旗渠紀念館官網。

别人正在浏覽...

擺腳牓帖彩霓沉醉螭盤答覆德勝頭回蠹簡遺編浮麗攻據顧本國廄國有化寒灰更然罕旗好來好去紅蓼畫絹火彈豁然大悟蹇缺嚼嚼經濟才酒教吉應镢頭君伐磕磕口吻生花勑身兩腳羊零雨龍首豕足瞀瘛毛皮眉怃撓北能臣逆斥仿偟前喆七典青鳥瓊脂入賀商枚弄色神力折翼釋位雙飛燕霜氣暑熱悚抃添頭題詠绾結蓊郁晤歌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