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喬捎書”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hóng qiáo shāo shū,屬于主謂式結構的四字成語。感情色彩為貶義,形容言而無信的行為。
二、典故出處
源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晉朝豫章太守殷羨(字洪喬)離任時,許多人托他捎帶家書回鄉。他表面答應,卻在途中将信件全數投入水中,并稱“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緻書郵”。此後,人們用“洪喬捎書”比喻受托卻失信之人。
三、用法與示例
四、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指代失信行為,也暗含對委托事務不負責的态度,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批評不可靠之人。
《洪喬捎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洪水泛濫的時候,人們利用水勢把書籍送給需要的人。這個成語比喻在困難時期,人們仍然努力傳播文化知識,幫助他人。
《洪喬捎書》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以下幾個部首:
根據這些部首的筆畫,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洪喬捎書》這個成語的來源尚無确切記載,但可以推測它可能起源于古代洪水泛濫的時期。在那個時候,由于水災導緻人們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們仍然盡力傳播知識以幫助他人。
《洪喬捎書》的繁體字為「洪喬捎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差異。對于《洪喬捎書》這個成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意思和現代用法大緻相同。
以下是關于《洪喬捎書》成語的例句:
以下是與《洪喬捎書》相關的詞語:
《洪喬捎書》的近義詞是「慷慨解囊」,意思是指在困難時期慷慨地給予幫助。
《洪喬捎書》的反義詞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是指不顧他人需要,不負責任地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