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闳洽的意思、闳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闳洽的解釋

廣博淹貫。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上》:“《穆天子》雖非二書比,而其叙簡而法,其謡雅而風,其事侈而核,視《山海經》之語怪,霄壤也。録之以資閎洽。” 清 姚鼐 《儀鄭堂記》:“ 漢 儒家别派分,各為專門。及其末造, 鄭君 康成 總集其全,綜貫繩合,負閎洽之才,通羣經之滞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闳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óng qià,主要用于形容學識或見解的廣博且融會貫通。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意為“廣博淹貫”,其中“闳”指宏大、寬廣,“洽”指融會、貫通,合起來強調知識或學問的深厚與全面性。

  2. 文獻引用與用法

    • 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提到《穆天子傳》“叙簡而法,謠雅而風”,認為其内容雖不如某些典籍深刻,但記錄廣泛,可作為“闳洽”的參考。
    • 清代姚鼐評價鄭康成(鄭玄)時,稱其“負闳洽之才,通群經之滞義”,即贊揚鄭玄綜合各家學說、貫通經義的能力。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學者或著作的博學通達,如“學識闳洽”“文風闳洽”等,常見于古典文獻及學術評價中。

總結來看,“闳洽”側重對知識廣度和深度的雙重肯定,屬于較為典雅的書面用語。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闳洽的意思

《闳洽》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形容氣氛寬松融洽,人際關系和諧。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闳洽》的部首是門(mén)和氵,總計15個筆畫。

來源

《闳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左傳·文公十四年》的記載,“民之與政,如水之趨下,猶豫之用。”意思為政治與民衆的關系就像水流的趨勢一樣,政治需要以民衆的意願為轉移方向。後來演變為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融洽。

繁體

《闳洽》的繁體字為「閎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閎漦」,含義并無差别。

例句

1. 會議現場氣氛非常闳洽,大家積極讨論問題。

2. 兄弟之間的情誼十分闳洽,幾十年來始終如一。

組詞

闳洽的相關詞語:

1. 闳懷:形容胸懷廣闊,心胸寬廣。

2. 闳亮:形容聲音洪亮響亮。

3. 闳達:形容胸懷坦蕩,見識廣博。

4. 闳言:形容言辭明晰,言之有理。

近義詞

1. 和諧:指人與人之間關系融洽和睦。

2. 和睦:指人際關系融洽和諧。

反義詞

1. 緊張:指人際關系緊繃或者緊張狀态。

2. 敵對:指對立、敵對的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