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悲染絲的意思、悲染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悲染絲的解釋

《墨子·所染》:“ 子墨子 言見染絲者而歎,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故染不可不慎也!’”後以“悲染絲”為易受習俗影響以及由此而發感歎的典故。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三:“ 楊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絲。”亦作“ 悲素絲 ”、“ 悲絲染 ”。 唐 李白 《古風》之五九:“惻惻泣路岐,哀哀悲素絲。” 清 丘逢甲 《孟徵以粵秀山無咎室詩見示次韻》之二:“百年人事悲絲染,四海風塵把劍看。”亦省作“ 悲絲 ”。 唐 羅隱 《讒書·屏賦》:“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絲。” 清 無名氏 《萬金記·頑梗》:“天末徒號鴟,可憐泣路悲絲,忠肝義膽,至今寝食常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悲染絲”是一個漢語典故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出處與典故

該詞源自《墨子·所染》的記載:墨子見人染絲時感歎“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如同染絲,需謹慎選擇()。此典故後被提煉為“悲染絲”,比喻人易受外界習俗或環境影響,并由此引發感慨。

二、基本詞義

三、文學引用與演變

  1. 魏晉時期:阮籍在《詠懷》中以“墨子悲染絲”與“楊朱泣歧路”并列,表達對人生選擇的感慨()。
  2. 唐代:李白《古風》中“哀哀悲素絲”延續此意象,抒發對世事變幻的哀歎()。
  3. 清代:丘逢甲詩句“百年人事悲絲染”将典故用于感懷曆史滄桑()。

四、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強調環境對人的潛移默化作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作為成語典故仍具警示意義。

“悲染絲”通過染絲比喻,警示環境對個體的影響,并在曆代文學中發展為表達身世感慨的固定意象。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墨子》原文及阮籍、李白的詩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悲染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悲傷之情染入了心中,讓人難以擺脫。它由三個部分組成:悲、染、絲。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悲"的部首是心,它有7畫; - "染"的部首是木,它有9畫; - "絲"的部首是糸,它有6畫。 《悲染絲》來源和繁體字: 《悲染絲》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詩中:“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悲染絲,佳期如月殘,濃香撲面月參差。”這裡的“悲染絲”形容了詩人對往事的悲傷深情。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悲”字與現在寫法相似,但是“染”字的上方部分寫作“火”,下方部分寫作“斤”,整個字形看起來更加複雜。而“絲”字的左側寫作“糸”,右側寫作“毛”,整體看起來也有所不同。 例句: 他的離去悲染絲,讓我心如火燒。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悲傷、染指、絲綢 近義詞:悲苦、傷感、痛楚 反義詞:歡笑、愉快、輕松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