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的意思、鸿鹄的详细解释
鸿鹄的解释
[swan] 即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详细解释
(1).即鹄。俗称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鵠,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张华 《博物志》:“鸿鵠千岁者皆胎产。”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四:“鸿鵠羣南飞,千里共盘桓。”因鸿鹄善高飞,常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我与你猛拼饮散百壶空,且将鸿鵠意,付作马牛风。”参见“ 鸿鵠之志 ”。
(2).鸿雁与天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三:“鸿鵠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词语分解
- 鸿的解释 鸿 (鴻) ó 大雁: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大: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 指书信:来鸿。 姓。 笔画数:; 部首:鸟; 笔顺编号:
- 鹄的解释 鹄 (鵠) ú 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昆虫等(亦称“天鹅”):鹄立。鹄望(殷切盼望)。鹄候。 笔画数:; 部首: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鸿鹄”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天鹅,后衍生出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义:“鸿”指大雁,“鹄”指天鹅,二者均为飞行能力极强的大型鸟类。现代多将“鸿鹄”合并解释为天鹅,尤其是善于高飞的天鹅。
- 读音:hóng hú(注意“鹄”不读作gǔ或hè)。
二、文化象征
- 志向远大
因鸿鹄高飞,古人常用其比喻胸怀大志者,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高尚品格
天鹅的纯洁形象使其象征高尚、勇敢的品质,如神话中“鸿鹄”被描述为白色凤凰。
- 文学意象
诗词中常以鸿鹄表达对理想或自由的追求,如“鸿鹄高翔,一举千里”(汉代民谣)。
三、历史典故与误读
- 典故:最著名的典故出自《史记》,陈胜以“鸿鹄之志”自喻反抗秦朝的抱负。
- 语音混淆:古汉语中“鸿”与“黄”、“鹄”与“鹤”发音相近,导致“鸿鹄”常被误写作“黄鹤”。
四、其他释义
- 神话延伸:部分文献将鸿鹄视为凤凰的化身,如《管子》提及“鸿鹄春北秋南”的迁徙特性。
- 动物学争议:现代对“鸿鹄”具体指代存在分歧,或泛指大雁、天鹅,或特指秃鹰等高飞猛禽。
总结来看,“鸿鹄”既是自然界的鸟类,更是中国文化中承载理想主义精神的经典意象,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高远志向”展开。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鸿鹄:词义解析
鸿鹄是指大雁和天鹅等大型候鸟,也用来比喻高贵、崇高的人或事物。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指“大雁”和“天鹅”。
部首和笔画
鸿字的部首是鸟,有11画;鹄字的部首也是鸟,有17画。
来源和繁体
鸿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它的繁体字是鴻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鸿鹄的写法多有变化,形状有所不同。其常见的古代写法包括:鴻鶘、鸿鶱、鴻鶨等。
例句
1. 他的思想触类旁通,像一只鸿鹄般高飞。
2.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鸿鹄英才来引领发展。
组词
鸿鹄无忧、鸿鹄之志、鸿鹄将志、鸿鹄直达、鸿鹄将旗
近义词
风华鸿鹄、英华鸿鹄、崇高伟岸
反义词
庸碌无能、群鸟惊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