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兇,大惡。 南朝 宋 謝莊 《宋明帝即位赦诏》:“賴七廟之靈,藉八百之慶,巨猾斯殄,鴻沴時蹇。”
“鴻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拼音為hóng lì,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賴七廟之靈,藉八百之慶,巨猾斯殄,鴻沴時蹇。”
此處“鴻沴”與“巨猾”(大惡之人)對應,強調災禍的深重。
與“鴻”相關的成語包括:鴻泥雪爪、鴻商富賈、鴻蒙初辟等,多與宏大、久遠或自然意象相關。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屬于生僻詞彙。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大災”“巨禍”等替代。
《鴻沴》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大量的水流”或者“洪水泛濫”。在古代,人們用這個詞來形容河水泛濫、山洪暴發等大規模的水災。
根據《康熙字典》,《鴻沴》的拆分部首是“鳥”和“水”,部首“鳥”表示與鳥相關,而“水”表示與水相關。根據筆畫順序,它的筆畫數為10筆。
《鴻沴》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在《馮延巳集校記》中也有關于這個詞的解釋。這個詞的來源可能與古代的洪水災害有關。
《鴻沴》的繁體寫法為「鴻沴」。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差異。在古代,「鴻沴」的寫法可能更加簡潔,但整體形狀與現代相近。
1. 鴻沴滔天,萬物盡沒。
2. 鴻沴之後,一片狼藉。
1. 鴻沴滔天
2. 鴻沴暴發
3. 鴻沴無邊
1. 大水
2. 洪水
3. 泛濫
1. 旱災
2. 幹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