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偉廣闊。 唐 柳宗元 《貞符》序:“臣為尚書郎時,嘗著《貞符》,言 唐 家正德受命於生人之意,累積厚久,宜享年無極之義,本末閎闊。” 宋 陸遊 《圓覺閣記》:“顧某衰且病,學問廢落,文思局澁,而名山盛事,本末閎闊,非區區筆力所能演述,實以為愧懼雲。” 明 李東陽 《明故亞中大夫貴州布政司左參汪君墓志銘》:“君魁岸閎闊,善論議。少治經學,多所自得。”
“闳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hóng kuò,其核心含義為宏偉廣闊,既可形容空間或事物的規模,也可引申為思想、氣度等抽象概念的宏大。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解釋
結構特點
兩字均為半包圍結構,從字形上呼應了“開闊感”。
文學用例
現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建築、自然景觀的宏偉,或比喻思想、格局的開闊。例如:“闳闊的天地”“闳闊的胸襟”。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籍和現代詞典的解釋,但需注意搜索結果均為低權威性網頁,建議進一步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辭海》等權威辭書以确認細節。
拆分部首:闳(門)闊(阜)
拆分筆畫:闳(門 5畫)闊(門 11畫)
來源:《字源》稱“闳”指門内廣大,由此引申為寬廣的意思。《轉注》則指出“闊”本義為寬闊的豁口,在此基礎上擴展為廣大、寬廣的意思。
繁體:閎闊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用筆迹相似但有略微差異的字“肧”來表示“闳”。而“闊”在古代寫作“闊”。這些字形發生了變化後形成了現代字形。
例句:他生活在一個闳闊的大城市。
組詞:闳達、闳朗、闳識
近義詞:寬廣、廣大、遼闊
反義詞:狹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