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志的意思、和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志的解釋

古代鄉射禮的五項要求之一。射時要志正體和。《論語·八佾》“射不主皮”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體和;二曰和容,有容儀;三曰主皮,能中質;四曰和頌,合雅頌;五曰興儛,與舞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和志”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禮儀文化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和志”指古代鄉射禮的五項要求之一,強調射箭時需做到“志正體和”,即心志端正、身體協調(,)。這一概念出自《論語·八佾》何晏集解引漢代馬融的注解:“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體和;二曰和容,有容儀;三曰主皮,能中質;四曰和頌,合雅頌;五曰興武,與舞同。”

二、深層解析

  1. “和”與“志”的單獨含義

    • 和:指和諧、協調,如《國語》中“聲應相保曰和”。
    • 志:本義為心志、目标(),《說文解字》釋為“意也”,即内在的意志與追求。
  2. 禮儀背景
    鄉射禮是周代重要的禮儀活動,兼具競技與道德教化功能。“和志”作為五善之首,強調射箭者需内外統一,既保持專注的意志,又體現儀态的從容()。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和志”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引用。例如陳平原曾以“和志”形容讀書需心境與志趣相合()。

若需進一步了解“志”的引申含義(如志向、記載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和志》的意思

《和志》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表示一個人的心态或情緒,意為“内心平靜、和諧、滿足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和志》的部首是“禾”和“心”,其中“禾”在《康熙字典》中屬于第115個部首,在《新華字典》及《現代漢語詞典》中屬于第115個部首。

《和志》的總筆畫數為9畫,按照筆畫順序,首先書寫7畫的“禾”部分,然後書寫2畫的“心”部分。

詞源和來源

《和志》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詩經》。在《詩經·小雅·節南山》中有這樣的描述:
和彼節兮南山、維石岩岩兮。和之永日、言不及遠兮。

可以看出,《和志》是指一個人在和諧的環境中,内心充滿平靜和滿足的狀态。

繁體

《和志》的繁體字為「和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和志》的寫法稍有不同,以篆書形式書寫時,可以寫為「和志」。

例句

1. 他的心情非常平靜和滿足,一副《和志》的模樣。

2. 他的内心充滿着《和志》,辦事效率就會提高。

組詞

1. 和平:和諧的環境和平相處。

2. 心志:人的意志和決心。

近義詞

1. 安甯:内心安定平和。

2. 平和:心态平穩和諧。

反義詞

1. 紛擾:内心亂糟糟的,沒有和諧狀态。

2. 焦躁:内心不安,情緒不平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