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鶴馭的意思、鶴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鶴馭的解釋

(1).太子的車乘。借指太子。 唐 白居易 《寄李相公崔侍郎錢舍人》詩:“曾陪鶴馭兩三仙,親侍龍輿四五年。”

(2).指仙人。傳說成仙得道者多騎鶴,故名。 唐 吳融 《和皮博士赴上京觀中修靈齋》:“鶴馭已從煙際下,鳳膏還向月中焚。” 金 元好問 《缑山置酒》詩:“人言 王子喬 ,鶴馭此上賓。” 明 宋濂 《皇仙引》:“鶴馭遙空不可攀,繡扆斜張香夢懶。”

(3).死的諱稱。 唐 趙嘏 《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書此奉賀》詩:“鶴馭迴飄雲雨外, 蘭亭 不在管弦中。” 元 王恽 《蕭徵君哀詞》之二:“鶴馭不來塵世隔,芙蓉城闕月茫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鶴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漢語詞彙,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

  1. 指代太子車乘
    原指太子的車駕,後借指太子本人。例如唐代白居易在《寄李相公崔侍郎錢舍人》詩中寫道:“曾陪鶴馭兩三仙,親侍龍輿四五年”,此處以“鶴馭”暗喻太子身份。

  2. 象征仙人或得道之士
    因傳說中仙人常騎鶴飛升,故以“鶴馭”代指仙人。如金代元好問《缑山置酒》中提及:“人言王子喬,鶴馭此上賓”,唐代吳融詩句“鶴馭已從煙際下”也借這一意象描繪仙人降臨的場景。

  3. 婉稱死亡
    作為諱稱,多用于哀悼語境。例如元代王恽在《蕭徵君哀詞》中寫道:“鶴馭不來塵世隔,芙蓉城阙月茫茫”,暗喻逝者已去。現代挽辭中仍有“鶴馭西歸”等用法。

補充說明:該詞多出現于古典詩文,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特定文學或禮儀場景。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太子相關用法多見于唐代宮廷文學,而婉辭用法則多見于宋元後的哀祭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鶴馭:詞義及來源

《鶴馭》是一個成語,形容人才出衆,能夠掌握局勢,運籌帷幄,引領衆人。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鶴”和“馭”。

拆分部首和筆畫

“鶴”的部首是“鳥”,它的筆畫數是13;“馭”的部首是“馬”,它的筆畫數是7。

繁體

繁體字中的“鶴”為「鶴」,而“馭”則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鶴的字形與現代相似,但是“馭”的字形有所不同。古代的“馭”寫作“馭”,它的寫法中加入了額外的“香”字旁。

例句

1. 他年紀雖輕,卻能夠鶴馭群雄,成為公司的領導者。

2. 張經理具有鶴馭之才,他能夠充分發揮團隊的潛力,帶領我們不斷取得成功。

組詞

1. 鶴立:形容人才出衆,獨特突出。

2. 馭鳳:指能夠駕馭鳳凰,喻指高超的才能。

3. 群雄争馭:形容很多有能力的人争相掌權。

近義詞

1. 雄心勃勃:形容人心懷抱負,志向遠大。

2. 才高八鬥:形容人才出衆,非同凡響。

反義詞

1. 庸才:指才能平平,沒有突出之處的人。

2. 無能為力:指無法掌控局勢,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