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查罪行,予以拘禁。《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於是上使禦史簿責 魏其 所言 灌夫 ,頗不讎,欺謾。劾繫都司空。”《漢書·吳王劉濞傳》:“以 漢 有賊臣 錯 ,無功天下,侵奪諸侯之地,使吏劾繫訊治。”《宋史·文苑傳二·柳開》:“召 開 下禦史獄劾繫。”
“劾系”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劾系(拼音:hé xì)指審查罪行并予以拘禁。由“劾”(彈劾、揭發罪行)和“系”(拘禁)兩字組成,表示對涉嫌犯罪者進行司法審查後實施羁押的程式。
詞義解析
曆史用例
與其他詞彙的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史記》《漢書》原文或《古代法律詞典》。
劾系(hé x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指彈劾某人、某組織或機構的制度或體系。該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1. 劾:該字的拆分部首為力,拼音為hé。該字共有5個筆畫。
2. 系:該字的拆分部首為纟(繩字旁),拼音為xì。該字共有7個筆畫。
“劾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封建社會中的政治制度,表示對官員的彈劾。它的繁體字為「劾係」。
在古代,劾和系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不同的字形變體。例如:“劾”字的古代寫法有「讠隺」等;“系”字的古代寫法有「繫」、「係」等。
1. 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劾系制度,來懲罰那些腐敗的官員。
2. 這個組織的管理存在很大問題,需要進行劾系。
組詞:劾責、劾駁、劾罷、劾黜
近義詞:彈劾、責難、指責
反義詞:明确、贊揚、表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