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衡權的意思、衡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衡權的解釋

稱物之具。

《管子·君臣上》:“吏啬夫盡有訾程事律,論法辟、衡權、鬥斛、文劾,不以私論,而以事為正。”

《漢書·律曆志上》:“衡權者,衡,平也,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衡權是漢語複合詞,由“衡”與“權”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用秤稱量物品,引申為衡量、比較事物的輕重或價值。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分層次闡釋:


一、單字溯源

  1. 《說文解字》釋為“牛觸,橫大木其角”,本義為綁在牛角上的橫木,後引申為秤杆,代指稱重工具(如《荀子·禮論》:“衡誠縣矣,則不可欺以輕重”)。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說文解字》載:“權,黃華木”,假借為秤砣(如《論語·堯曰》:“謹權量,審法度”),後衍生“權衡”“權力”等義。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二、複合詞釋義

“衡權”作為整體,最早見于古代度量文獻:


三、現代漢語中的使用

在現代語境中,“衡權”多用于正式文書或學術論述,強調系統性評估與動态調節:

示例:

“政策制定需衡權多方利益,避免失衡。”

語義關聯詞:權衡、平衡、制衡、考量。


權威詞典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定義“衡權”為“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引申為“衡量比較”。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4卷第1123頁。

  2. 《辭海》(第七版):

    釋義包含“用秤稱物”及“比喻評量事物得失”。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版,第1721頁。

(注:因古籍原版鍊接受限,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現代詞典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網絡版《辭海》線上版的對應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衡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衡權”原指稱量物品的器具,其中“衡”為秤杆(測量工具),“權”為秤錘(砝碼)。兩者結合表示通過工具實現物體的重量平衡,如《漢書·律曆志》所述:“衡權者,衡,平也;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

二、曆史文獻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君臣上》,描述官吏需依法處理事務時提到“論法辟、衡權、鬥斛、文劾”,強調以客觀标準而非私心判斷。

三、字義延伸

四、現代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出“衡權”可引申為權力制衡原則,主張在權力分配中實現公正與平衡。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讀。

“衡權”核心含義聚焦于古代稱量工具及其平衡功能,具有明确的曆史依據。若需探讨其現代引申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并參考更權威的政治或法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統砭俗閉口韻畢肖禅刹沉烽靜柝抽閑喘氣出榜藂細寸尺颠堕诋辯定銷罰極非想非非想處天敷釋栱桷貴官氿泉杭劇含恨鶴鳴九臯黃妳歡休恢豁回天運鬥交識焦土潔本舉鼎絶膑絶愛巨掌枯徑嫏環戀酒貪杯燎烘臨池龍炯邁捷賣弄風情乃情胖子年皤蒿千裡轉饷寝合侵星殺止逝魄舜日堯天順信四六絲子素館藤牌土皷烏舅銜發仙期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