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壠的意思、碑壠的詳細解釋
碑壠的解釋
墳茔及茔前墓碑。《舊五代史·唐書·李敬義傳》:“ 敬義 以遠祖 趙郡 ,見 鎔 ( 王鎔 )展維桑之敬。 鎔 遣判官 李翥 送《贊皇集》三卷,令謁前代碑壠,使還,歸職 太原 。”
詞語分解
- 碑的解釋 碑 ē 刻上文字紀念事業、功勳或作為标記的石頭:石碑。豐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圖畫)。碑拓(?)。碑帖。碑林。裡程碑(a.設于道路旁邊用以記載裡數的标志;b.喻在曆史發展進
- 壠的解釋 壠 ǒ 見“垅”。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碑壠”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基本釋義
碑壠(bēi lǒng)指墳茔及茔前的墓碑,即墳墓與其附屬的墓碑共同構成的整體。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喪葬文化中的墓地和碑刻。
出處與用法
- 曆史文獻:
該詞可見于《舊五代史·唐書·李敬義傳》中,記載李敬義受命“謁前代碑壠”,即參拜前人的墓地和碑文。
- 文化背景:
古代碑壠不僅是墓葬标識,也承載着家族曆史或人物功績的記錄,具有紀念和文獻保存功能。
相關詞彙
- 近義詞:墳茔、墓碑、碑碣
- 關聯成語:
- 羊碑猶泣(出自《晉書》,比喻感懷逝者);
- 裡程碑(原指路标,後引申為重要事件标志)。
補充說明
- 需注意與“碑牓”(bēi bǎng)區分,後者指碑碣牌匾或題寫于其上的文字(見),與喪葬無關。
- 因“碑壠”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于曆史研究或古籍注解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碑刻文化,可參考《舊五代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碑壠》是一個漢字詞,其意思是指用來立碑或安放碑文的矮牆狀構造物。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石』(表示與石頭有關)和『土』(表示與土地有關),總共有11畫。《碑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于描述用石頭和土地構建的用來支撐或保護碑文的結構。
在繁體字中,《碑壠》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碑壠》一詞在不同的曆史文獻中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個使用《碑壠》一詞的例句:建築師設計了一個美觀的花園,把碑壠放在庭院中央,讓人們能夠欣賞到碑上的文化價值。
《碑壠》這個詞也可以組成其他詞彙,如『碑文』、『立碑』等。它的近義詞可以是『石碑』、『碑石』,反義詞則可能是『無碑』、『無文碑』等。
希望上述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有更多疑問,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