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督的意思、河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督的解釋

河道總督的省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河督先坐到轎子裡,然後把那描金朱漆盤,放在轎裡扶手闆上。”《清史稿·河渠志一》:“部議以此段工程,向由巡撫督率地方官兼管,河督恐呼應不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督是中國明清時期設置的專職官職,全稱為“河道總督”,是中央政府為治理黃河、運河等重大水利工程而特設的高級官員,負責統籌河道疏浚、堤防修築及漕運管理等事務。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河督(hé dū)

詞性:名詞

曆史背景:明清兩代官職,屬正二品或從一品,直接受命于皇帝,職權涵蓋黃河流域、京杭大運河等核心水系的治理與漕運保障。其職責包括防洪、治澇、河道疏浚、水利工程調度及漕糧運輸監管等。


二、核心職責與權限

  1. 河道治理

    主持大型水利工程(如堤壩修築、河道改道),調配地方人力物力,确保防洪安全。例如清代河督靳輔主持的黃河治理工程,系統加固堤防并開辟引河。

  2. 漕運管理

    保障京杭大運河暢通,監督漕糧運輸效率,協調沿河州縣維護航道,對延誤漕運的地方官員有彈劾權。

  3. 財政與人事權

    可支配專項治河經費,并直接任命下屬河道官員(如河道、管河同知等),形成獨立于地方行政的水利管理體系。


三、曆史沿革與制度演變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清史稿·職官志》

    明确記載河督品級、轄區分工及屬官配置:“河道總督,掌治河渠,以時疏浚堤防……”(來源:國學大師《清史稿》原文

  2. 《明會典》

    載明代總河職責:“總理河道,兼提督軍務,凡黃河、運河淤淺,督率有司疏浚。”(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明會典》

  3. 清代檔案《河工則例》

    詳述河督工程規範及經費奏銷制度,如“歲修銀兩由河督奏請,工部核撥”(來源: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


五、曆史地位與現代意義

河督制度集中體現了古代中國對水利治理的國家意志,其職權跨行政、軍事、經濟多領域,是研究明清政治史與水利史的關鍵切入點。現代相關研究多聚焦于河督的工程管理經驗及對生态治理的啟示。

網絡擴展解釋

“河督”是漢語中的曆史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河督即“河道總督”的省稱,是明清時期設置的官職,主要負責河道治理、水利工程及漕運管理。該職位在清代尤為常見,多涉及黃河、運河等重要水系的維護。

  2. 職責與曆史背景
    河道總督需統籌河道疏浚、防洪防汛及漕運暢通,尤其在黃河泛濫頻繁的時期,其職責涉及工程調度、地方協調等。例如《清史稿》提到,河督需與巡撫合作管理工程,但因職權交叉可能出現“呼應不靈”的情況。

  3. 文獻例證
    清代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描述了河督的日常場景:“河督先坐到轎子裡,然後把那描金朱漆盤,放在轎裡扶手闆上”,側面反映了其身份地位。

  4. 詞源與結構
    從構詞看,“河”指水道,“督”意為監管,組合後凸顯官職職能。拼音為hé dū,注音為ㄏㄜˊ ㄉㄨ。

總結來看,“河督”是明清時期重要的水利官職,職能涵蓋治河與漕運,常見于曆史文獻及文學作品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沿革,可參考《清史稿》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才柏梁篇百禽邦節把作北寺獄悲怃産翁碜可可谌姆敵國外患對襟風鑒風起水湧高漲工間和顧鹘莽嘉栗監籍堅強交舛饑飽勞役戒勅戒謹晉豎科學教育影片狂矢麗圭襂龍柏論說铓刃蠻利美味佳肴眇恠民産墨面逆數女使錢唐峭卓清暇窮家子戚速秋魄柔暖散話殺厲聲譽大振手疾眼快雙薪狻麑蘇二素芝圍屏緼縷五馬貴無強鋘鍬舞舞爪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