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守常規。《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太宰 咺 又奏曰:‘老司徒乃安常之論,非通變之言也。’”《紅樓夢》第九八回:“那‘陰司’説有便有,説無就無。皆為世俗溺于生死之説,設言以警世,便道上天深怒愚人--或不守分安常;或生祿未終,自行夭折;或嗜淫欲,尚氣逞兇,無故自殞者。”
(2).平靜正常。 潘漠華 《鄉心》:“他臨走時,滿面绯紅,還假裝安常的神态,徐徐走下樓梯。”
“安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ān cháng,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安守常規
指遵循既定的規則或傳統,不輕易改變。例如:
平靜正常
形容保持穩定、不受外界幹擾的狀态。例如: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及古籍用例,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獻可查閱相關來源。
《安常》一詞是指保持安穩、平和、平安的狀态。它強調了避免紛争和沖突,以及保持内心的安甯。
《安常》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宀(宀字頭)和巳(巳字底)。
宀的筆畫數為3,巳的筆畫數為4。
《安常》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典文獻《易經·坤卦》中,其中的《靜雷》辭中有一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安常》的繁體字是「安常」。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古時候漢字《安常》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寫作,例如「安常」、「安常」或者「按常」。
1. 他深知安常守己的重要性。
2. 隻有保持内心的安穩,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穩定、安甯、平和、保持、常态
甯靜、和平、安逸、安詳、穩定
動蕩、紛亂、不安、危險、不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