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碑碣的意思、碑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碑碣的解釋

[stone tablet]∶碑刻的統稱

荊楚碑碣皆協所書。——《南史·顔協傳》

詳細解釋

(1).石碑方首者稱碑,圓首者稱碣。後多不分,以之為碑刻的統稱。《南史·文學傳·顔協》:“時 吳 人 範懷約 能隸書, 協 學其書,殆過真也。 荊楚 碑碣皆 協 所書。” 唐 杜甫 《贈蜀僧闾丘師兄》詩:“青熒雪嶺東,碑碣舊製存。”《水浒傳》第一回:“太尉教從人取十數個火把點着……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人皆不識。” 魯迅 《兩地書·緻許廣平五三》:“當開會之前, 兼士 要我的碑碣拓片去陳列,我答應了。”

(2).特指墓前所立的石刻。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漯水 又東逕 漢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三折:“你不去望夫石上變化身,築墳臺上立個碑碣?”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大修 别山 ( 張同敞 )墓道,立碑碣。”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我一星期中至少去三次,撫着碑碣,摘去殘花。我覺得墓中人很安適的,不知墓中人以我為如何?”

(3).喻指具有紀念意義的标志。 魯迅 《集外集拾遺·<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小說《士敏土》為 革拉特珂夫 所作的名篇,也是新 俄 文學的永久的碑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碑碣”是漢語中一個與石刻相關的詞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與讀音

2.形制與演變

3.曆史與用途

4.文學與文獻記載

5.現代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碑碣實例或曆史文獻,可參考《文心雕龍》《水經注》等典籍,或查閱考古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碑碣》這個詞意指石碑或刻石,是中文中常見的詞彙之一。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石”,右邊的部首是“示”。根據漢字的結構,可以得出它的筆畫數為13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候人們常在石頭上刻字以作紀念或記錄。繁體字“碑”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有一定變化的,如今所見的古代石碑上的字可能與現代字體有些不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座碑碣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先祖而立的。”在這句例句中,“碑碣”被用來指代石碑。它也可用作其他類似的描述,例如:“旅遊景區裡有許多古老的碑碣。” 與“碑碣”相關的組詞包括:“碑文”(石碑上刻的文字)和“碑上”(在石碑上)。其中,“碑文”可用于描述石碑上的文字内容,“碑上”則表示在石碑的頂部或者石碑所在的地方。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石碑”、“刻石”或“石刻”等詞來替代“碑碣”,它們都具有相似的意思。反義詞方面,由于“碑碣”本身沒有對立詞,故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簡潔友好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