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碑碣的意思、碑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碑碣的解釋

[stone tablet]∶碑刻的統稱

荊楚碑碣皆協所書。——《南史·顔協傳》

詳細解釋

(1).石碑方首者稱碑,圓首者稱碣。後多不分,以之為碑刻的統稱。《南史·文學傳·顔協》:“時 吳 人 範懷約 能隸書, 協 學其書,殆過真也。 荊楚 碑碣皆 協 所書。” 唐 杜甫 《贈蜀僧闾丘師兄》詩:“青熒雪嶺東,碑碣舊製存。”《水浒傳》第一回:“太尉教從人取十數個火把點着……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人皆不識。” 魯迅 《兩地書·緻許廣平五三》:“當開會之前, 兼士 要我的碑碣拓片去陳列,我答應了。”

(2).特指墓前所立的石刻。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漯水 又東逕 漢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三折:“你不去望夫石上變化身,築墳臺上立個碑碣?”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大修 别山 ( 張同敞 )墓道,立碑碣。”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我一星期中至少去三次,撫着碑碣,摘去殘花。我覺得墓中人很安適的,不知墓中人以我為如何?”

(3).喻指具有紀念意義的标志。 魯迅 《集外集拾遺·<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小說《士敏土》為 革拉特珂夫 所作的名篇,也是新 俄 文學的永久的碑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碑碣是中國古代用于記錄功績、祭祀或紀念事件的石刻載體,其名稱源自形制差異。據《說文解字》釋:“碑,豎石也”“碣,特立之石也”,二者原指不同形制的石刻:碑為長方形豎石,頂部多有碑額裝飾;碣則呈圓柱形,上小下大如碣石之狀。

漢代以前,碑碣有明确區分,如《後漢書·窦憲傳》記載“封神丘兮建隆碣”,特指圓柱形石刻。東漢後二者界限逐漸模糊,至唐代《通典》已統稱“碑碣”,成為所有紀念性石刻的泛稱。碑身主體包含碑額、碑陽、碑陰三部分,多镌刻文字記述人物生平、曆史事件或文學篇章,如《昭明文選》收錄的碑文就包含墓碑文、紀功碑等類型。

從功能維度,《文心雕龍·诔碑》指出:“碑者,埤也。上古帝皇,紀號封禅,樹石埤嶽,故曰碑也”,說明其最初用于帝王封禅祭祀。隨着社會發展,逐漸衍生出墓碑(如《張遷碑》)、紀功碑(如《平淮西碑》)、界碑(如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類型,成為研究古代政治、書法、禮儀制度的重要文物。

現存最早實物可追溯至秦代石鼓文,漢代《石門頌》《禮器碑》等更标志着碑碣文化的成熟。這些石刻不僅承載曆史信息,其篆隸楷書演變軌迹更是中國書法史的重要實證材料。2020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中,碑刻類文物占比達12%,足見其文化遺産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碑碣”是漢語中一個與石刻相關的詞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與讀音

2.形制與演變

3.曆史與用途

4.文學與文獻記載

5.現代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碑碣實例或曆史文獻,可參考《文心雕龍》《水經注》等典籍,或查閱考古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罷盡襃廣襃薦标繪不辟斧钺采油平台稱旨褫褐沖口籌碼出漏子慈壸摧屈村胄大觀舞大姨電匣子哆豁放過逢蒙分事芙蓉膏裹金豪情逸緻何在話資徽弦進見局地鑰天狼顧鸢視蠡谷力透紙背縷晰緑葉緑花草埋藏腦機庖餗破琴絕弦溥暢晴波青屎清乂赇賂齊贅髯麗三立三蜀試墨說明書熟切店素蓄檀槽同惡相恤抟囷卧處五塥誤卯小挺笑盈盈熙德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