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al villages and cities where Mongolians live in;蒙village or city] 蒙古牧民住的自然屯。也指城市
呼和浩特
蒙古語。牧人居住的自然屯。《人民日報》1968.9.21:“老人不管白天黑夜,騎着快馬從一個‘浩特’奔到另一個‘浩特’,從一個蒙古包,走到另一個蒙古包。”《詩刊》1977年第7期:“呵,晶瑩的雨水……流進了每一個浩特,流進了每一頂氈包。”
“浩特”是蒙古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階段有所演變,現主要與内蒙古地區的地名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原始含義
在蒙古語中,“浩特”最初指水草豐美處的遊牧聚落或定居點,具有臨時性和可遷移性。牧民根據季節或資源變化搬遷“浩特”。
現代引申義
近代逐漸演變為固定城市或城鎮的統稱,成為蒙古語中“城市”的代名詞。例如“呼和浩特”即“青色的城”(“呼和”為青色,“浩特”為城市)。
内蒙古許多城市名稱包含“浩特”,通常由“特征詞+浩特”構成,例如:
若需了解具體城市的起源或更多案例,可參考、6、9等來源。
浩特是一個漢字詞,拆分部首為氵(三點水)和豕(豬),總共有15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
在繁體字中,浩特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寫法,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浩特的表現形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缺乏具體的古代文獻支持,我們無法确定古代漢字中浩特的準确寫法。
1. 他的旅行計劃非常浩特,涵蓋了許多國家和地區。
2. 小河上的水流浩特,聲音宏亮而婉轉。
1. 浩大:非常廣闊,宏大的意思。
2. 浩劫:大災難,巨大的破壞。
3. 浩瀚:廣闊無邊,浩大無際。
浩大、廣大、宏大。
微小、狹小、短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