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皓髯的意思、皓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皓髯的解釋

白須。謂年老。 唐 劉禹錫 《問大鈞賦》:“揚且之晳兮不可以常然,當錫爾以老成,蒼眉皓髯,山立時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皓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hào rán,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例證

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在《問大鈞賦》中寫道:“當錫爾以老成,蒼眉皓髯,山立時行。”此處“皓髯”比喻老成持重的長者形象,通過胡須的白色強調閱曆與智慧。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描寫:多用于詩詞、賦體,渲染人物的滄桑感或威嚴感,如“蒼眉皓髯”。
  2. 曆史典故:常見于對曆史人物(如老臣、隱士)的刻畫,突出年齡與資曆。
  3. 現代應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學術或仿古語境。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皓髯

皓髯,又稱為皓颔,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胡須或者胡子的顔色非常潔白、燦爛。它通常指的是年輕人的蓬勃、健康和活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皓髯的拆分部首是髟(頭發),它的該部字的外形代表了頭發的形狀。按照字的結構來看,皓髯的總筆畫數是15畫。

來源和繁體

皓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學作品。在古代,皓髯是一種美麗和莊重的象征。在古代的詩詞中,常常用來形容貴族和文人的青春和生機勃勃的形象。對文人來說,皓髯代表了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深邃的才華,因此成為了文人們喜歡表達的對象。

在繁體字中,皓髯的寫法是「皓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簡化字中,皓髯的寫法是「皓髯」。在甲骨文和金文的時期,髟部還沒有成為一個獨立的部首,所以當時的寫法比較繁瑣。隨着時間的推移,字體的變化以及繁簡體的不同,皓髯的寫法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例句

1. 那位年輕人有一頭皓髯,看上去非常英俊。

2. 他的皓髯給他增添了幾分成熟的魅力。

組詞

皓月、皓白、皓首、皓腕

近義詞

銀須、銀發、白發、白須

反義詞

黑須、黑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