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漢陰丈人 抱甕灌畦之事。後用為退隱學道的典實。 明 王守仁 《立春日作》詩:“心存 漢 陰灌,躬學 南陽 耕。”參見“ 漢陰機 ”。
“漢陰灌”是一個源自《莊子》的典故,常用于表達退隱、純樸或拒絕機巧的寓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源自《莊子·外篇·天地》,記載子貢遊楚返晉時,路過漢水南岸(漢陰),見一老丈(漢陰丈人)抱甕取水灌園,拒絕使用省力的機械,認為“有機心則純白不備”。這一故事成為後世文人常用的退隱隱喻。
古代詩文中常以此典明志,例如:
與“漢陰機”關聯,後者多指代機械汲水工具,反襯漢陰丈人拒絕機巧的選擇。
注:此典故在現代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古典文學或哲學讨論中。若需完整原文,可參考《莊子·天地》篇或的詳細譯文。
《漢陰灌》是一個成語,意為“以大水沖刷着名的漢陰地區”,也比喻利用強力手段清除阻礙、消除難題。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地理現象,發生在陝西省的漢陰,是漢江向北彎曲流動時經陝西省的延安、榆林、漢中、安康、宜陽五個地級市,使得漢陰地區頻繁受到大水沖刷的地質現象。
《漢陰灌》這個詞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筆畫:
漢 (水部,3筆)
阝 (阜部,2筆)
火 (火部,4筆)
水 (水部,4筆)
冫 (冰部,2筆)
《漢陰灌》的繁體寫法為「漢陰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些不同于現代的偏旁部首和筆畫組合。例如,《漢字書法字典》中記載,漢字“水”在古代寫作“氵”,“火”在古代寫作“灬”,“冰”在古代寫作“冫”。
1. 他采取了漢陰灌的方式,通過技術手段清除了道路上的積水。
2. 公司為了解決銷售難題,決定對舊産品展開漢陰灌式的促銷活動。
漢流、陣灌、水泥、冰雪
水淹、沖刷、大水漫灌
循序漸進、細水長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