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斂法的意思、斂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斂法的解釋

稅收之法。《周禮·地官·司稼》:“巡野觀稼,以年之上下出斂法。” 鄭玄 注:“斂法者,豐年從正,兇荒則損若幹,今十傷二三,實除減半。” 賈公彥 疏:“此觀稼,亦謂秋熟時觀稼善惡,則知年上下豐兇,以此豐兇而出稅斂之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斂法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基本釋義:約束行為的準則或制度

指通過制度、規範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和管理,使其符合禮法或社會秩序。

例證:

《禮記·曲禮上》載“斂者,收斂也”,引申為規範言行之意;《新唐書·百官志》提及“斂法”為唐代官府約束吏民行為的制度。

二、特定用法:賦稅征收制度

在曆史文獻中特指國家征收賦稅的具體法規,強調其強制性與規範性。

例證:

《宋史·食貨志》載:“紹興初,诏修斂法,均民力以纾困弊”,此處指調整稅賦征收的法規;《文獻通考》亦多次以“斂法”代指田賦、丁稅等征收制度。


參考文獻:

  1. 《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新唐書》(中華書局二十四史修訂本)
  3. 《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文獻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斂法”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稅收之法,主要指古代根據年成、社會狀況調整賦稅征收的法規或政策。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斂”在此處作名詞,指賦稅;“法”指法則、政策。合稱“斂法”即稅收的規則或制度。

  2. 古代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司稼》:“巡野觀稼,以年之上下出斂法。”

    • 鄭玄注:豐年按正常稅率征收,災年則減少稅額(如“十傷二三,實除減半”)。
    • 賈公彥疏:通過觀察莊稼收成,制定相應稅制。
  3. 應用場景
    古代官府根據農業豐歉調整稅收,體現“量入為出”的治理思想。例如《資治通鑒》提到“民之困于重斂者”,即指百姓因苛稅陷入困境。


相關延伸


“斂法”是古代動态稅制的體現,其核心是通過觀察民生調整稅收,既有制度性也有靈活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稅制,可參考《周禮》及曆代史書中的經濟政策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半周刊猜詐谄事吃水憃昧詞不逮理錯手點滴颠阾多謀少斷二五犯鬥諷呗糞灑高翬搿合隔牆人貢進拱棚勾劃官牛滑民花枝礁砂劫質輯集金神卷層雲拉鈎老八闆兒廉譽冥邈南北衙瓯窭劈空诮噪屈下三亳桑戶桊樞三角識途守節不移收所曙暮輝蕣榮厮兒司爐台鐘嘡啷甜句兒恬虛通習腽肭臍襪桶五彪五水蠻無萬大千遐長邪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