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服的意思、禀服的詳細解釋
禀服的解釋
猶敬服。 宋 範仲淹 《讓觀察使第二表》:“凡百将佐,無不稟服。” 明 李贽 《複鄧石陽書》:“其為人倔強難化如此,始焉不肯低頭,而終也遂爾稟服師事。”
詞語分解
- 禀的解釋 禀 ǐ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賦。 指下對上報告:禀報。禀複。回禀。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網絡擴展解釋
“禀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bǐng fú,其核心含義是敬服、心悅誠服地順從。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詞義
“禀”原指向長輩或上級報告(如“禀報”),引申為“承受、領受”;“服”指服從、信服。組合後,“禀服”強調對他人的命令、意見或權威發自内心的尊重與服從。
-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 宋代範仲淹在《讓觀察使第二表》中寫道:“凡百将佐,無不稟服”,指将領們對上級的決策完全信服。
- 明代李贽在《複鄧石陽書》中提到某人“始焉不肯低頭,而終也遂爾稟服師事”,描述了一個人從抗拒到最終心悅誠服的過程。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權威、師長或德高望重者的态度,強調主動的、非強迫的順從,如“下屬禀服領導決策”“弟子禀服師長教誨”。
-
近義詞與辨析
- 服從:僅強調行為上的遵從,未必包含内心認同。
- 敬服:更突出欽佩與尊重,與“禀服”含義接近,但“禀服”隱含“接受并執行”的主動性。
總結來看,“禀服”不僅指表面順從,更強調内心的認可與尊重,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禀服(bǐng fú)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了“禀”和“服”兩個部分。這個詞的本義是指順從、服從。具體來說,“禀”是一個簡化字,它的部首是“示”,總共有8個筆畫。而“服”則是由“月”和“彡”兩個部首組成,一共有8個筆畫。
“禀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在古代,人們常說“聽命于上,服從于人”,意思是要遵從上級的命令,順從他人的意願。因此,“禀服”逐漸成為表示服從、順從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禀服”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簡化字略有不同。繁體字将“禀”部分寫作“敏”,還将“服”字的左邊的“月”部分寫作“肉”,右邊的“彡”則寫作“罒”,整體上有一些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禀服”的例句:
1. 他對領導的要求毫不遲疑地禀服。
2. 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應該勇敢地禀服。
與“禀服”有關的組詞包括“服從”、“順從”等。這些詞都表示遵從、聽從他人的要求或指示。而“抗命”則是“禀服”的反義詞,表示違背、反抗。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