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人用的盛水器。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四:“例物之外,别賜宮錦五十段,楞伽瓶及唾盂各一枚,以賞詞翰之端也。”
“楞伽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指僧人用的盛水器,屬于佛教用具。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範摅《雲溪友議》記載:“例物之外,别賜宮錦五十段,楞伽瓶及唾盂各一枚,以賞詞翰之端也”。其結構由“楞”“伽”“瓶”三字組成,讀音為léng jiā píng(部分注音差異如“lèng”可能是方言或訛傳)。
提到“楞伽瓶”被引申為成語,比喻人的智慧或思維停滞不前,如同瓶中之物無法發展。此解釋可能源于《楞伽經》的哲學意象,但需注意該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例證,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需要更深入研究時,可查閱《雲溪友議》《楞伽經》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權威佛教辭典。
楞伽瓶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由“楞”、“伽”和“瓶”三個字組成。
“楞”字的部首是木,它總共有12個筆畫;“伽”字的部首是人,它總共有6個筆畫;“瓶”字的部首是瓦,它總共有9個筆畫。
楞伽瓶一詞來源于佛教,最早見于佛經《楞伽經》。楞伽意指鏡子,瓶則指容器。佛經用楞伽瓶來比喻一種心性清淨的狀态,即将心中的塵垢洗淨并保持甯靜。因此,楞伽瓶也常被用來形容一種内心的清明和平靜。
楞伽瓶的繁體字為「楞伽瓶」,與簡體字相同。
據古代文獻記載,楞伽瓶在古代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瓶”字的古代寫法為陛或檣,但在現代通常使用瓶來表示。
1. 修行者要像楞伽瓶一樣,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平靜。
2. 這位禅師的心境就像一個楞伽瓶,沒有一絲塵埃的紛擾。
楞伽瓶無法直接組成其他詞彙,它一般作為一個整體被使用。
楞伽瓶的近義詞包括心境清明、心靈甯靜。
楞伽瓶的反義詞包括心亂如麻、心煩意亂。
【别人正在浏覽】